荀國已經沒有多少用來準備的時間了。
來到“沫”的漢使求見中行吳,盡管是被拖了一段時間,在汪涵表示不接見就要回國之後,不得已之下中行吳進行了接見。
汪涵是代表漢王向荀王發出會獵邀請,地點定在了“原”跟“溫”的中間區域。
目前“原”屬於漢國,等於呂武得到“原”換給了趙氏,趙氏將“原”跟範氏進行置換,範氏又將“原”跟韓氏交換封地,倒騰來又倒騰去最終“原”還是歸了呂武手裏。
那個“溫”當前是屬於範國的城邑,是那種從居住人口到防禦軍隊依然屬於範氏的情況,不像荀國控製了韓國的城邑,名義上卻還是屬於韓國。
“戰場定於該處有利大戰,亦無需破壞兩國民生。”汪涵說道。
那邊地勢廣袤且相對平坦,要說對荀國有什麼不利的話,戰場東北麵是太行山脈,荀軍想打一半就跑會遭到地形限製。
中行吳敏銳地發現戰場在那邊對自己的危害,尤其不止是地形方麵的劣勢,還有戰場就在周王室公卿國邊上,很容易讓列國窺知到戰局的走向。
如果荀國有得選,他們更樂意讓漢軍去攻打“壺口”這個關隘,隻是他們清楚呂武才不會去啃硬骨頭,大可以走大河邊上直插“沫”,乃至於可以去原先的衛地各種肆虐。
漢國的騎兵部隊有很多,機動性上的優勢是荀國的軍隊所無法比擬的,導致中行吳陷入了猶豫。
中行吳問道:“範侯無有意見?”
汪涵就直接笑而不語了。
這件事情還輪得到範國去選?
漢國並沒有去控製“虎牢”以北的範國城邑,不光沒有派遣大軍嚐試奪取,連帶也沒有聯絡那些城邑的貴族。
並不是呂武好心,做什麼事情都講究一種步驟,漢國跟荀國的大戰無可避免,為什麼要在這時候去更加刺激範國呢?
荀國控製了三分之一韓國的城邑,他們未能進行有效的消化,輪到跟漢國的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不就是成隱患了嗎?
隻要漢國能夠戰勝荀國,哪怕一時半會無法兼並整個荀國,不用漢國去奪取“虎牢”以北的範國城邑,到時候恐怕是範鞅求著呂武拿去範國的大部分城邑,給範氏留下合適的封地了。
當然了,呂武知道不奪取同樣留有隱患,比如範國站到荀國那邊,因為“虎牢”被漢軍控製無法從南向北調派軍隊,集結“虎牢”以北的範國軍隊一樣能給漢國造成麻煩。
隻是相對來說,不被逼急了,又或是沒有看到荀國有獲勝可能的範氏,他們隻會繼續等待,哪敢輕易進行下注嘛。
“如此……”中行吳沉吟了一下,站起來說道:“我願往,與漢王會獵。”
汪涵行禮,告退。
接下來的階段,中行吳召喚全國的貴族到“沫”,對他們發表了舉國危急的演說。
可惜了,中行吳不知道什麼叫“荀國的疆域雖大,但我們的身後就是‘沫’,我們已經退無可退。祖國母親在召喚你們!”,不然倒是可以煽情一下。
當然,跟貴族玩煽情一點屁用都不會有,用君主權威去命令,拿出足夠的利益去誘惑,遠比搞東搞西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