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中行吳說什麼都不會願意讓韓起帶著大軍來到荀國。
理由方麵非常簡單的,一旦韓起來到荀國,到時候韓起想要帶著韓軍去名義上還是韓國的城邑,從禮法到道理一些方麵怎麼讓中行吳去阻止?
韓起去了那些名義上還屬於韓國的城邑,當地的荀軍是將城邑交出去進行撤離,還是把控住城防不讓韓軍進入?
所以了,別說是韓起帶著軍隊來到荀國,哪怕是韓起隻是帶著少許人來到荀國,對於荀國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荀家已經代表荀國一再拒絕韓起的到來。
今天韓無忌再提起,會輪到中行吳親口去拒絕。
中行吳乘人之危侵占了韓國三分之一的城邑,他們又不好直接進行兼並,等於那些城邑的韓氏力量並沒有遭到消滅或是瓦解,韓起露麵哪怕沒有輕易奪回那些城邑的控製權,屆時除非荀國輕易放手,不然肯定會讓矛盾爆發的。
為什麼韓無忌無法達到韓起來到荀國的效果,道理不是很直白嗎?韓無忌隻是韓國公族,不具備名正言順的資格,換成一國之君的韓起出現就不一樣了。
“韓王可有交涉漢王,謀求放歸世子家人?”中行吳問道。
漢國攻占了韓國三分之二城邑,順帶將韓氏在國的族人一鍋端了,韓起和韓無忌的家人都落到了呂武的手裏。
遭到俘虜的韓氏族人並沒有受到恐怖的淒慘待遇,他們被漢國安置在“長安”城內,該有的禮遇一點沒缺,想要更多的待遇則是別想。
如果韓起願意去死,其實韓須的日子會好過很多,甚至會讓呂武承認韓須作為韓氏的新一代家主,賜予韓氏一塊封地讓韓須去經營。
以上的做法是春秋的套路,哪怕是到了戰國階段都沒有被遺棄。這一點即便是完成了“大一統”的始皇帝都照辦,並沒有因為兼並了列國而將各國王室成員殺了幹幹淨淨。
韓無忌愣了一下神,答道:“並無。”
是真的沒有,乃至於連過問也無,像是遺忘了韓氏大批族人落到漢國手中了一樣。
這裏也是韓起和韓無忌的聰明之處,他們篤定呂武不會禍及家人,兩兄弟本身想要絕地反擊重新複國,現階段去找漢國談族人的事情並不合適。
也許到了某一天,韓起和韓無忌發現沒有重振國祚的可能性,到時候韓起會赴死,將韓氏交到韓無忌手上。
到了那個時候,韓無忌會親自去向呂武賠罪,承擔起所有的矛盾根結,任由呂武進行處置,換取韓氏子孫後代還有將來。
中行吳露出了玩味的表情,說道:“漢王與韓王並無私仇,韓王若降不失富貴。”
漢氏與韓氏不是因為私仇才搞成現在這般模樣,一方徹底認輸之後,生命安全方麵短期內絕對不會遭到什麼威脅。
中行吳其實挺看輕韓氏兩兄弟,認為韓氏一開始就不應該搞什麼建國,安安分分當晉國的“卿”也就是了,哪怕後麵晉國滅亡,韓氏還能缺得了富貴與高位嗎?
後來韓氏玩取而代之,偏偏還一再算計漢國,整到後麵漢國攻占韓國三分之二城邑,了解內情的任何人都不會覺得韓氏可憐,某種程度上甚至認為是韓氏不自量力和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