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一幫慫逼(4K)(1 / 3)

中行吳打從心裏覺得呂武太猛了。

晉國沒有任何一位元戎在就職後連續出兵的例子,並且每年的交戰對手不止一個。

呂武就職元戎之後打了六場戰爭,規模最大的無疑是“沫之戰”,折騰了好幾個國家。

齊國被肢解,留下了不少的後續。

衛國幹脆沒了三分之一的城邑。

鄭國占了六場戰爭中的三次,眼見著梅山以北的城邑也要丟。

晉國吞並衛國大河北岸城邑不算在六場戰爭之中,隻因為頭鐵的衛國貴族抵抗沒有形成規模。連這種交戰都算的話,哪可能隻有六場戰爭。

“現在輪到魯國了?”中行吳當然知道魯國是個什麼德性,對這麼一個嘴炮王者沒什麼好感。

魯國對晉國處置衛國有所怨懟。而魯國的怨懟產生得很是莫名其妙,要有也該是恐慌吧?

衛國的下場算是一種衛君衛衎的“求仁得仁”,反正絕不是晉國在無理取鬧。

事實上,晉國不處置衛國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幾乎是鼓勵各個諸侯國跟晉國過不去了。

所以,魯國產生恨意和感到失望是幾個意思啊?

呂武一直以來對魯國已經足夠忍讓和照顧,不是存在什麼顧慮,是先有智氏頂著,後麵輪到要給魏氏麵子。

負責魯國邦交權的是魏氏,晉國這邊不破壞規矩為前提,誰的負責對象作死,該由哪一家去進行處置。

這就好比如莒國一再作死,沒有得到呂武的同意,晉國無法繞過陰氏去處置莒國一樣。

士匄是得到了呂武的首肯才出兵攻打莒國。

呂武同樣是得到魏琦的授權才能處置魯國。

一定是晉國過於照顧魯國的關係,才搞得魯國無法認清自己的定位,偷偷摸摸在史書上黑晉國也就算了,近年來嘴巴嗶嗶叨個沒完,著實是太欠收拾了。

呂武對中行吳的命令是,監督魯國退出從齊國那裏占領的城邑。

如果魯國死皮賴臉不想走?下軍已經得到元戎的授權,能夠直接武力驅趕任何一個魯國人。

跟呂武以往的操作一般,下軍會先抵達作戰位置,到時候晉國的使節恰好到“曲阜”進行通知,手續方麵絕對沒有什麼問題。

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大概就是魯國君臣知道那麼一件事的同時,晉國下軍已經展開行動了。

中行吳得到這麼一個任務感覺很頭大。

範氏的士魴出征南燕以及山戎,死在出征途中。他的兒子彘裘接管了兵權,內定成為下軍佐。

等於說,下軍目前由中行吳全權負責,有什麼事情需要單獨去扛。

各國對攻打魯國都有顧慮,一來是魯國的根腳是周天子的史官,再來就是魯國人真的太能罵了。

周天子式微之後,魯國作為“天子史官”的職權有跟沒有不存在區別,僅是剩下能夠查閱各國曆史再進行整理,不像早期需要派遣史官到各個諸侯國。

另外,按照周禮的製度,有權建立“圖書館”的隻有周王室和魯國,其餘列國是沒有這項權利的。

在“禮崩樂壞”之前,關於“圖書館”的建立這一項上麵,列國並沒有違背。

這個就是老子(李耳)要進學為什麼會選擇去“洛邑”的原因。

說白了,當時隻有兩個勢力擁有比較全的資料,一個是周王室,另一個是魯國。

天下人誰不知道魯國排外又忒能罵,老子是為了求學,又不是為了惹麻煩,才不會去“曲阜”找不愉快。

而如果老子真的去魯國,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都不一定能獲得進入魯國“圖書館”的資格,超大概率是惹得一身騷再灰溜溜地回去厲國(現為楚國附庸)。

下軍開拔離開。

呂武帶著三個“師”依然待在“牧”這個地方。

他們駐守在“牧”算是震懾不願意接受現實的衛國貴族,再來就是等著衛君衛衎要搞什麼。

在呂武的分配中,孫氏原先有哪幾塊封地都會得到保留,還新增了“朝歌”這麼一座城池。

“朝歌”算是衛國當前階段的都城,但又不是都城。

還是那句話,一國之君選擇常駐哪裏,那裏就會成為都城,並不是哪座城池一定就是都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