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父說道:“鄭國危矣!”
有兩個鄭國“軍”被楚軍頂在前麵,一旦楚軍或晉軍的左右兩翼向前推進,鄭軍撤離戰場的空間就全沒啦。
看看楚軍在幹些什麼玩意?他們左右兩翼的兵力分出了側重,左翼有三萬左右,右翼則是兩萬左右,推進的速度都非常快,分明就是要將鄭軍的撤退路線全堵死。
已經能夠預見到一點,爆發在“朝歌”附近的戰役無論出現什麼結果,鄭國無疑問會是絕對的輸家。
戰爭是發生在“朝歌”,衛國這邊暫時還沒有一兵一卒上陣。
孫林父早就覺得事情不那麼美妙,有心幹點什麼事情,遭到了衛國一眾貴族的軟硬抵製。
“嘉,你率我家之兵出城。”孫林父意識到必須幹點什麼,語速極快地繼續說道:“全軍皆沒亦可,勿晉‘卿’惡我。”
不要覺得霸主國的氣量很大,相反霸主國遠比其餘國家還要小心眼。
孫嘉是孫氏的第一繼承人,聽到自己父親那樣講,臉色非常凝重地行禮說道:“阿父,孩兒去了。”
其餘衛國貴族心裏被逼數?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衛國孫氏跟包括衛國公族和衛君衛衎都不和睦,他們認定晉國會成為孫氏的退路,想要保住退路就不能惹怒晉國。
孫林父下了城牆再次去找一些貴族,給出的意思非常明確:孫氏不過日子啦!要出動家族軍隊去跟晉軍同生死共患難,有聰明人願意尾隨嗎?
不是每一個衛國貴族都傻。
孫林父能夠坐穩衛國執政的寶座,除了晉國那邊很給力之外,孫氏在衛國也有自己的盟友。
意識到情況非常嚴重的孫氏盟友,他們咬牙決定陪孫氏瘋一把,就是瘋得沒孫氏徹底,一家家還是有所保留。
戰場之上,位處左右兩翼的晉國上軍已經開始推進。
人在後方巢車之上的子耳一看,臉上的血色以飛快的速度消退,以至於臉色看著有明顯的病態蒼白。
子耳需要扶住護欄才能站穩,用悲戚的聲音呢喃道:“楚人何其無良凶狠,欲使我盡喪!”
看看楚軍擺在左右兩翼的是個什麼成份吧!
有楚君的左右廣,還有楚國非常強力的幾家封君,光是受到重用的蒍氏出現就值得注意了,別提還看到了成氏和鬥氏兩家。
說到這個“蒍氏”,他們是楚國若敖氏(亦被稱為鬥氏)叛亂之後突然竄上來的家族之一,近期正是他們風光的時間階段,以後則是會更風光。
鬥氏已經衰敗下去,關鍵在於爛船還有三千釘呢!
成氏則是楚國的老牌家族之一,看著好像不怎麼出名,實力方麵卻是不可小覷。
楚君熊審不但將自己的左右廣分布在左右兩翼,還讓幾個能打的家族也過去?
子耳想到的就是楚國不給鄭國在戰場上的兩個“軍”活路。
這個是很明顯的事情!
兩個鄭國“軍”被夾在中間,他們既要麵對晉國下軍的推進,跟晉國下軍打完還有晉國中軍。
子耳當然也看出了晉國下軍的不對勁,他更知道晉國中軍是什麼成份。
晉國中軍曆來就是主力,是那種不管在什麼時期,無論從裝備還是兵源構成都相當過硬的級別。
陰氏崛起之後跟誰交戰都沒有輸過,考慮到陰氏兼並了郤氏和欒氏,能打也就不顯得奇怪。
當然了,呂武領導下的陰氏絕對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已經一再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
所以,戰場上的兩個鄭國“軍”能扛住不對勁的晉國下軍又怎麼樣,後麵還要跟陰氏和範氏組成的晉國中軍硬碰硬?智商正常都預料到鄭國兩個“軍”會有什麼下場。
那是鄭國的軍隊已經跟晉國下軍打了一場,體力和戰鬥意誌都被進行了消耗。鄭軍還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心態方麵可想而知是個什麼狀況。
在那種處境下,不是心態崩潰,便是要絕地反擊。
然後,鄭軍跟晉國中軍拚命?極可能是死得更快。
子耳吩咐了一連串的事情,自己則是要去找楚君熊審好好哀求一波。
盡管要去哀求,子耳卻知道根本沒可能得到什麼好的回複。
畢竟,鄭國的兩個“軍”已經被包夾,還能讓楚軍讓出空間嗎?
即便是楚君熊審願意,鄭國這邊還要去求晉國那邊。
以鄭國的信譽度,再加上近幾年鄭國與晉國的邦交情況,晉國憑什麼放過鄭國啊???
另一個心態快崩的人是晉君姬周。
新編下軍由公族充當主力來跟鄭軍交戰,位處整個戰場的最前端,戰局發生新的轉變……,也就是楚軍向前推進,一開始的態勢還不是那麼明顯,等待左右兩翼的雙方軍隊都向前迫進,再怎麼沒有軍事常識都明白不但鄭國兩個“軍”被夾住,新編下軍也沒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