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侵蔡,寡人不可忘。”楚君熊審是個挺愛麵子又記仇的人。
子囊看著楚君熊審的獨眼,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鼓樂聲被奏響。
各國的音樂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夠使人一聽就分辨是來自哪個國家。
將“交響樂團”帶到戰場這種操作不過份,甚至是一種很“凡爾賽”的行為。
楚君熊審讓奏樂是再次強調自己已經來了,再來就是奉勸鄭軍不要繼續退,又告訴對麵的晉人楚軍要下場了。
所以說,楚國一旦想展現“文明風度”的話,那可真就是十足的謙謙君子。
什麼,鼓樂聲能傳多遠這個問題?聽不到,還能沒看見“交響樂團”擺出來嘛!
楚軍要上場的事被晉人用眼睛看到,不是耳朵聽到了什麼。
很現實的一件事情,交戰爆發後的吵雜聲太大,離得近了還能聽到戰鼓聲和鳴金聲,遠了一樣會被各種吵雜聲掩蓋。
發現對麵楚軍要上陣的中行吳扭頭看向中軍的位置。
楚軍不以軍團為作戰單位,他們是一種“封君製”,也就是被點名的封君帶著自家士兵上陣。
這種情況之下,楚軍每一次上陣的士兵數量都不固定,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也要看封君是個什麼成份。
楚人自己都分不清每一位封君的實力,其他諸侯國的就更難辦到了。
不過吧,大體上還是能夠有個印象,比如楚國某些封君早就證明了自己。
中行吳辨認了一下,看到了“羋”和“昭”的旌旗,心想:“公族對上楚國羋、昭絕對打不過的啊。”
楚國的公族比晉國公族有用得多了,雙方都是公族卻不是一個級別的。
正在戰場上的很多公族封主也發現楚軍上場,辨認出有“羋”和“昭”的旌旗,一下子就覺得不好了,致使某些局部停止向前推進。
楚國比較能打的家族離不開羋、屈、景、昭,他們現在是楚君爭霸的得力助手,以後嘛……就嗬嗬了。
晉君姬周當然也發現了戰局的新發展,轉頭很緊張地看著呂武的側臉。
新編下軍單獨對陣鄭國兩個“軍”屬於“棋逢對手”的級別,跟楚國的蠻兵打完全沒問題,對上楚軍主力明顯隻有挨打的份。
另外一點,呂武沒帶中軍和上軍過來之前,中行吳已經帶著下軍跟楚國的“昭”和“屈”對陣過,兩戰皆勝。
非常關鍵的是荀氏(中行吳)怎麼都是晉國的卿位家族,從級別上跟楚國的羋、屈、景、昭等等楚國強力公族是同級,戰鬥力方麵則是晉國卿位家族勝於楚國公族。
現在下軍是以晉國公族為多數,能跟楚國公族硬碰硬嗎?
呂武察覺到晉君姬周在盯著自己看,沒有扭頭看過去,開口大聲下令:“中軍第一‘徹’迫進!”
他們就在第一“徹”的位置,腳下的戰車緩緩向前,身後是士兵整齊邁步產生的踏步聲。
晉君姬周鬆了口氣的同時,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
新編下軍正在跟鄭軍交戰,中軍再向前推進的話,下軍的後路不是被堵住了嗎?
辛虧晉君姬周沒有聽到呂武下令左右兩翼的上軍也推進,要不就能確認呂武是要逼死下軍了。
中軍第一“徹”向前推進後不久,呂武覺得距離夠了命令停止前進。
相反楚軍那邊,上陣的楚軍一再加快推進速度,很快就頂住了鄭軍的“屁股”了。
好些鄭軍士兵看到後路被堵了個嚴嚴實實,下意識就看向左右兩邊,一看竟然看到有晉軍的戰車兵衝鋒上來,嚇得打了個冷戰。
退無可退的鄭軍不得不停下後退的腳步,處在前排的鄭軍士兵看到對麵的晉軍停止前進沒多久再次推進,能看到晉軍士兵臉上有種明顯的絕望表情。
那一刻,好些鄭軍士兵心態非常複雜,算是看出他們和對麵晉下軍都是難兄難弟了。
以為楚君熊審隻搞出了這種小場麵嗎?他麾下的兵力比晉衛聯軍多出了一倍還多,本錢足夠沒道理不搞大場麵。
楚君熊審的左右廣已經被調到了左右兩邊,同時被調動起來的還有約五萬左右的楚軍,他們接到向前推進的命令。
從高空進行鳥瞰,能看到寬大的戰場之上,東南方向已經被一個“)|=}|||||”形狀的陣型占據,西北方向則是一個成為“|[=|]|>”縱列的陣型,他們之間的距離正在被不斷的拉小。
站在城牆上觀看的孫林父呼吸很急促,知道能夠在史書上重筆書寫的大戰即將進入到白熱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