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背鍋我來,送死你去(2 / 2)

呂武等人在幹的事情很符合程序,講一些話來讓史官記錄,舉起砂鍋大的拳頭,隔空對鄭國喊話:你特麼就是欠收拾啊!

另外一個就是用史官的筆來給國君定性,算是釘在曆史恥辱柱的做法。

那誰不是講過“治大國如烹小鮮”這麼一句話嗎?

呂武和士匄、魏琦、士魴就是合作給國君煮了一道叫“蝦仁豬心”的菜肴。

當然,弑君這種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幹的。

在權勢和聲望層次進行打擊,屬於常規操作了。

大軍進入晉國的控製範圍之後,呂武挑選了兩個人作為正使,分別帶著隊伍前往衛國的“朝歌”和魯國的“曲阜”。

晉國的使者才不會明晃晃地指使衛國和魯國去幹齊國,他們除了要處置城池交換事宜之外,需要用到一些話術進行暗示:齊國已經那麼慘了,兩位小老弟還在等什麼?衝啊,摁倒,上啊,輸出呀!

在城池交換的事情方麵,衛國和魯國是一種非常樂意的態度。

齊國曾經製霸,慢慢淪落為一流強國,祖宗給留下的底子還是非常深厚的。

衛國也曾經風光過一段時間,潛力則是已經挖掘完畢,再努力也就那個樣了。

魯國?他們大概是一種開局就是巔峰的局麵,隨後持續走下坡路。

互相交換城池在晉國已經敲定之後,事情成了不可更改的定局,衛國和魯國無力反抗隻能享受啦。

事實上,除了需要遷徙人口和產業之外,衛國和魯國很清楚是自己占便宜。

畢竟,齊國的底子就在那裏,衛國和魯國得到的城池一定比本國的開發度要高,不是賺了又是什麼?

出現領土糾紛等等,晉國一天沒有倒下,齊國最多就是喊嗓子“擱置爭議”罷了。

中軍和上軍花了將近三個月才回到“新田”,呂武做主對戰利品進行了分配。

物資以及人口不會存在太多爭議的地方。

陰氏要的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口,普通人口的數量方麵可以進行讓利。

在物資方麵,貴重金屬對陰氏的吸引力不大,倒是鹽巴以及布匹需要極力爭取。

範氏跟陰氏需求不一樣,他們喜歡的是農夫,也就不與陰氏在戰利品分配上形成對立。

而資源上麵,範氏對鹽巴與布匹的需求同樣在乎,想侵占陰氏的利益則是想都別想。

因為是第一次作為元戎出征,呂武壓下了範氏的貪婪,采取了最大程度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又一次收獲了中小貴族的好感。

等到新一年的春暖花開季節到來,呂武下達了新的征召命令,中軍與上軍將再次集結。

這一次他們需要南下前往“虎牢”。

去年征討齊國收獲太大,每一個家族都是獲得了遠比自己想象更多的好處,以至於出征名額需要靠搶。

在那種現狀下,呂武自然而然能夠給出更高的指標。

比如,哪一家必須有多少甲士,“徒”的數量應該達到多少,之類等等。

臨出征前,士匄特地找到呂武了。

士匄說道:“今歲我需陰氏一萬兩千騎兵,亦可使魏氏出兵。”

去年範氏為主、陰氏為輔一起對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展開入侵,戰事的發展沒什麼大開大合,有的隻是一種很穩當的步步蠶食。

過程中陰氏主要負責尋找和追擊,範氏則是占領一地就留下駐守部隊。

那樣的一種打法,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的活動空間一再遭到擠壓,範氏為主、陰氏為輔的格局就顯得很是名不副實了。

“可。”呂武先答應下來,再說道:“收獲之事需得重新再議。”

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不跟他們剛正麵,大型的會戰打不起來,出力最多的一方變成了陰氏,收獲的分配方案理所當然要重新商議的。

士匄盡管心裏極度不情願,還是說道:“自然如此。”

範氏同意魏氏加入進去,原因方麵比較複雜。

首先是戰爭的方式,再來就是範氏跟陰氏走近,拉魏氏進來有利於結成利益同盟。

這一次中軍和上軍南下,抵達“虎牢”之後,呂武免不了會對中行吳和解朔發難;陰氏、範氏和魏氏為了避免“國將不國”的局麵,需要聯合起來向國君討公道。

臨時的結盟很有必要,士匄想的則是範氏、陰氏和魏氏展開正式的結盟,操作著開始壓製或蠶食其餘家族。

洞察到範氏想法的呂武非但不會製止,相反是會各種鼓勵。

在呂武看來,範氏想要晉國隻剩下“三家獨大”完全可以有,他們日後是再決勝出“一家獨強”,還是三家瓜分晉國,陰氏不吃虧就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