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銘不想多談個人的事情,直入主題問道:“邢參謀,神頭嶺伏擊戰,我記得好像聽過,但具體不知道是怎麼樣,你能詳細講講嗎?”
“當然沒問題,那場仗我也是親曆者,李雲龍也是,我給你們詳細講講這兩場仗,你們就會明白我並不是虛言了。”邢誌國說。
他覺得事情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因為旅長不好虛名,就讓李雲龍這隻猴子稱大王。
邢誌國陷入了回憶。
神頭嶺伏擊戰發生於一九三八年三月份,當時丟了太原的閻錫山,對於把老巢丟了的事情耿耿於懷。
於是突發奇想,炮製了一個反攻太原的計劃。並由八路軍總指揮,負責東路軍,率領八路軍及東路中央軍行動。
一二九師的劉師長,根據當時的形勢,做了決定。孫子兵法上說,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
具體到一二九師的策略,就是攻擊日軍所占領的黎城縣,引誘敵人來援。
三八六旅的三個團,奉命殲滅由潞城來援之敵。
“又有仗打了!”命令傳達到三八六旅,整個旅部頓時緊張,繁忙起來。所有人異常興奮,摩拳擦掌。
然而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首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伏擊戰場選在哪裏?
在十五日上午,各團領導幹部都趕到了旅部,參加作戰會議。
旅長和王政委傳達了師首長的意圖後,會議的中心很快就轉到了伏擊地點的選擇上來。
邢誌國回憶道:“同誌們為圍在地圖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十多雙眼睛,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到了地圖上的一個地方:神頭嶺。”
神頭村是潞城東北10餘公裏處的一個小山村。從地圖上看,一條公路從村西的神頭嶺下穿過。
把伏擊部隊擺在嶺上,居高臨下,既便於隱蔽,又便於出擊,是打伏擊的理想場地。
大家議論一陣,最後都望著局長,等著他下決心。
旅長望著地圖,沉思了一會兒,突然問道:“神頭嶺的地形誰看過?”
眾人搖搖頭,都不吃聲了。
“這不是紙上談兵嗎?師長常講:五行不定,輸得幹幹淨淨。靠著國軍的老地圖吃飯,要餓肚子啊!”
旅長說道,“我看,會暫時開到這裏,先去看看地形再說。”
一行人立刻跨上馬,直奔神頭嶺而去。
到了神頭嶺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們大吃一驚:實際地形和地圖上標示的根本是兩回事,公路不在山溝裏,而在山梁上!
山梁寬度不過一二百米,光秀殼的。路兩邊,地勢比公路略高,但沒有任何隱蔽物,隻是緊貼著路邊,還有過去國軍部隊構築的一些工事。
山梁北側是兩條大山溝,溝對麵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個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頭村,再往西便是微子鎮、潞城了。
“這樣的地形怎麼能打埋伏?差點上了地圖的當。”大家議論說。
旅長用鞭梢朝公路指了指說:“怎麼樣,這一趟沒有白跑吧?粗枝大葉要害死人哪!”
顯然,這裏是不大適合打伏擊的,因為部隊既不好隱蔽,也難於展開;北麵又是深溝,預備隊運動不便,搞不好,還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這裏不合適,一路走來也沒有看到理想的地方,怎麼辦?眾人沒了主意。
而旅長卻嗬嗬笑著說:“走,回去討論好啦!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吃肉,還怕找不到個殺豬的地方嗎?”
一行人回到旅部,接著開會討論,有的主張在這裏打,有的主張在那裏打,形不成統一的意見。
旅長一邊聽著大家的發言,一邊認真思考著。待大家發言告一段落後,他用洪亮而堅定的聲音說:“我看,這一仗還是在神頭嶺打好。”
“神頭嶺?”大家有些驚訝。
旅長明白大家的心思,說:“向誌們,看問題要從全麵看,不要隻看一麵,對不對?
不要一說伏擊就隻想到深溝陡崖,天底下哪有那麼多深溝陡崖?沒有它,仗還是要打。”
說著,他走到地圖前,給大家分析說:“一般來講,神頭嶺打伏擊的確不太理想。但是,現在卻正是我們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好地方。
正因為地形不險要,敵人必然麻痹,想不到我們會在這裏打伏擊,而且那些工事離公路最遠的不過百來米,最近的隻有20來米,敵人早已司空見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