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隻是提供動能的。
“額,原來是這樣啊,我怎麼之前沒想到呢?”王德勝聽了講解後恍然大悟。
小鬼子的香瓜手雷,可不就是在上麵刻了一個網格嘛!
他們繳獲了不少,也沒少用。都隻看見這玩意兒威力大,扔到人堆裏一炸能炸好幾個。
可誰也沒想到,上麵這些刻的方格格有那樣的用。
要是早想到了,那不就早改進了嘛!
其實,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八路軍是有能人的。
打紅軍那時候就有自製手榴彈了。由蘇區兵工廠製造的手榴彈,形狀像佛手瓜,一頭大而圓,一頭小而鈍。
紅軍戰士因為手榴彈的形狀,而親切地稱其為“小甜瓜”。
那時候的手榴彈就有預製破片了。可為什麼現在的邊區照又沒有了呢?
袁晨銘一開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明白了。
一來信息不流暢,山西那頭知道的東西,山西這頭過個十年八年都不一定知道。
二來是因為缺乏軍工人才,在兵工廠幹過的人才,不可能派到基層吧,那沒有意義。
根據地許多地方造手榴彈,沒有懂的人指導,就各想其法仿製。不得要領,搞得也是五花八門,參差不齊。
如果是正經八路軍兵工廠造的手榴彈,性能還是不錯的。但那數量又太少,八路軍發展到現在也三四十萬人了,一人分一顆都不夠。
還是得靠下麵的手工作坊自己造。
趙老三是個鐵匠,他隻關心鐵匠的活。搞明白文曲星的要求後,他立馬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要按你這個要求做鐵疙瘩,如果做那麼一兩個,額手工給你打磨。如果做的多了,得重新開模具。你要做多少?”
袁晨銘把目光投給了指導員。
是先做幾個個實驗一下,還是直接開模具,一勞永逸?
王德勝躊躇思考了片刻,詢問道:“你要一個一個做,是個怎麼做法。開一個模具,一天又能做多少個?”
“做一兩個,額給你先做一個掏空的圓鐵疙瘩,再在上麵摳出壕來。費時間,一個人一天也做不了幾個。
如果有了模具,那就是不停的灌鐵水,要多少造多少。就是做模具挺費事兒的,不好弄。”
趙老三倒沒有虛言,做一個精細的好模具,著實不是那麼容易。
良久,指導員才下定決心:“做,做模具。”
做這樣的決定對他來說,也是有些壓力的。
倒不是說對於袁晨銘沒信心,隻是萬一,萬一失敗了,損失就更大了。
那可不是他的錢,他的錢預支了都不夠,得回去申請經費。
此刻,他也下定了決心。萬一要是不成了,就當他欠的。從他的津貼扣,慢慢還。
把事情談好後,他們倆從趙老三那兒出來。
發現王德勝還是沒什麼信心,袁晨銘拍著他的肩膀熟絡地寬慰道:“放心啦,指導員。我在小本本上都把這個推演了好幾遍了。
隻要零件都弄好了,製作流程沒問題,那木柄手榴彈就肯定能造得出來。
到時候絕對讓他們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李大團長,他得請你我喝酒。”
王德勝被逗笑了,“行,聽你的。我們下麵去找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