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地,南方的亞曆山大王室軍自然是不可能看不到的,幾個月前就開始籌劃著進攻卡利亞地區了。
九月份,南方大約兩萬人殺入了該地區,這兩萬的南方軍其構成也是比較特殊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麥丹王國陸軍,而是亞曆山大的嫡係部隊。
過去幾個月裏,王國陸軍持續發生成建製的叛變,甚至直接在戰場上倒戈,讓亞曆山大對王國常備陸軍戒備心大起,因此過去幾個月裏,實際上很多王國陸軍已經是被訓練,移防等名義被繳械,並安排到無關緊要的地方去。
同時亞曆山大大力武裝自己的多支嫡係部隊,並新建移民為主體的新部隊,當完成了整合,解決了後方穩定問題後,亞曆山大就是迫不及待的派遣了嫡係部隊北上殺入卡利亞地區了。
這兩萬南方軍殺過來的時候,北方軍這個時候也是完成了整合,整編了六個旅番號的部隊,總兵力有三萬餘人,清一色的大乾製式裝備。
其中兩個旅一萬餘人就駐防在卡利亞!
隨後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戰鬥,戰鬥中雙方都動用了不少的野戰火炮,連發快槍,機槍等武器。
戰鬥從九月份開始,持續了兩個多月,期間雙方多次增兵,運輸補給。
而等到垂拱二十四年十一月份的時候,以南方軍主動撤退宣告了卡利亞戰役的結束。
北方軍獲得了該戰的勝利,保住了卡利亞地區的安全,並穩固了己方的控製區。
而卡利亞戰役裏也是讓幾個觀戰的大國帶來了不少的反思。
該戰裏,南方軍雖然在兵力和火炮等重武器上占據了優勢,但是依舊死傷約三千餘人,並且沒能攻占卡利亞,實際上他們連卡利亞城外圍陣地都沒能突破,更別說進入卡利亞城區了。
北方守軍以死傷千餘人的代價,包圍了卡利亞城。
而此戰,也是再一次充分證明了,當代陸軍作戰裏,防禦遠遠要比進攻更加的輕鬆。
北方軍根據大乾帝國的軍事顧問的建議,提前在城區外圍的多個山頭,構築了炮兵陣地,並部署了戰壕,鐵絲網,彼此形成了火力交叉網。
這些防禦工事在兩個多月裏,經受住了考驗,最後成功守衛了卡利亞。
而這一場發生在大乾邊上的攻防戰,其他國家都關注,而大乾帝國方麵自然是更加關注了,大乾帝國的軍事顧問幾乎全程記錄了該戰役的詳細過程,甚至資料比周亞平的北方軍自身都要更加詳細,準確。
這份資料送回國內後,引起了帝國陸軍的重視!
重視什麼?
重視的是以後大乾帝國陸軍,應該如何突破在麥丹內戰裏先後出現,並都效果良好的防禦模式。
這種防禦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完善,如果是要地防守作戰,則是以堡壘為核心,輔以戰壕、鐵絲網,並部署重炮以及大量的機槍,由此構成完善的防禦陣地。
如果是野地防禦作戰的話,雖然沒有居高臨下的堡壘,但是依舊會有更密集的壕溝以及鐵絲網,足以阻攔敵軍步兵的進攻。
如此攻破這種防禦模式,都是今後大乾陸軍所需要解決的難題。
畢竟這年頭,敢主動進攻大乾帝國的國家估計沒有,帝國陸軍真要和其他國家爆發戰爭,大規模是進攻他國。
既然是進攻作戰,那麼不可避免的就會麵臨突破敵人防線的難題。
大乾帝國的陸軍將領們研究來研究去,最後提出了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打造重炮群,直接以密集的重炮火力粉碎敵人的防線,隻要口徑夠大,沒什麼防線是不炸不開,如果有,那就是口徑還不夠大!
現在的師屬炮兵裏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榴彈炮已經是遠遠跟不上時代了,必須給師屬炮兵部隊配屬一百毫米口徑以上的榴彈炮,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甚至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
同時適當的加強獨立炮兵旅的火力,加大一百五十毫米口徑加農炮,榴彈炮的裝備比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擴大超大口徑重炮的裝備數量,尤其是裝備可野戰機動的大口徑重炮,至於列車炮的話,大乾帝國陸軍一直都有發展,連三百毫米口徑的列車重炮都有,這個倒不用太急。
但是依舊缺乏不用依賴鐵路,可以直接機動的超大口徑重炮。
以加強重炮火力來粉碎可能敵軍的防線,這是大乾帝國所提出來的第一個解決方案。
而這個解決方案也非常符合大乾人的傳統思維:
打不過?肯定是炮不夠多
還打不過?肯定是炮不夠大!
沒有什麼是火炮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火炮不夠多不夠大!
不過打造重炮群,這是既定思路,除了這個外,帝國陸軍還提出了另外兩個解決方案。
第二個解決方案就是繞過敵人防守力量強悍的堅固防線,在運動戰中解決對手。
比如說從敵人的防禦薄弱點進行突破,然後繞過敵人的堅固防線,如果敵軍主動出來打運動作戰更好,敵堅固防線守軍不出來的話,那麼就留下一部分兵力牽製,同時以機動兵員切斷其防線的補給線,殺入敵國縱深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