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金陵的鐵路渡輪,可就是大名鼎鼎,采用大型渡輪船隻直接運輸火車過河,巔峰時期一天可以運輸火車幾十趟呢。
但是,隨著大乾帝國的工商業持續發展,這鐵路運輸越來越繁忙,為了解決鐵路運輸問題,大乾鐵路總公司早就開始對以往建設的單線鐵路進行複線建設了,而且對火車的速度持續提速。
現在基本上客運火車的時速已經是能夠達到每小時六十公裏了。
但是,長江等江河的存在,卻是限製了鐵路運輸量的進一步發展。
大乾鐵路總公司早就想要搞可以通行火車的長江大橋了,嗯,不僅僅是長江大橋,還有淮河,黃河,珠江等眾多的跨江大橋。
而等黃浦江大橋成功建成通車後,大乾鐵路總公司就是迫不及待的打申請了,說是技術已經成熟,申請在長江、黃河等若幹江河地方修建誇獎大橋。
首當其中的自然是金陵長江大橋和漢陽長江大橋。
因為這兩個地方都需要連接兩岸的鐵路,實現兩岸鐵路的無縫連接。
楚行接到報告之後,並沒有直接的批準或者拒絕,而是把報告轉給了內閣各部,尤其是工部方麵。
不久之後,工部就是召集了大乾鐵路總公司,皇家理工學院建築係等各相關機構舉行會議,探討如今在長江上建設大橋的可行性。
在會議中,皇家理工學院建築係的幾個主要教授們,給了大乾鐵路總公司以及工部官員非常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以目前的技術條件,已經是可以在長江上修建跨江大橋,並且可以保證大橋依舊可以通航萬噸的船隻。
如今大乾帝國的橋梁施工水平和經驗,已經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過去幾十年裏,大乾帝國在各地修建基礎設施的時候,可是少不了修橋,甚至連橫跨黃河的大橋都是修了好幾座。
其中連接北方鐵路的重要鐵路橋,鄭州黃河大橋,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且這座鄭州黃河大橋其實修建的很早,宣平二十五年的時候就動工了,宣平二十八年建成通車,全長都有三千多米呢。
但是這座橋設計的時候基本不考慮超大噸位船隻的通航,優先考慮火車通過,順帶還有一條附橋,用於行人,馬車通過,所以采用的是密集橋孔的方式建造,橋孔都有上百個呢,采用的技術也很一般。
當然了,即便如此,這也是大乾帝國目前為止,建造過的最長的一條現代化橋梁。
但是,如果要比較技術難度的話,遠不如剛完成的黃浦江大橋。
不僅僅黃河上,在其他一些不需要考慮大噸位船隻通航,同時地質條件不錯的河段裏,大乾帝國已經是修了很多的橋梁。
幾百米上千米長度可不少!
但是在長江中下遊,暫時卻是一座橋梁都沒有,現在皇家理工學院建築係的教授們,說技術已經成熟,那麼大乾帝國自然是不會拖延。
確認了下屬的報告後,楚行也是很快批準了漢陽長江大橋、金陵長江大橋的建設申請。
哪怕是楚行現在批準了,這兩座但是想要動工估計也得一年以後,而考慮到建設難度巨大,估計要好些年才能看見這兩座長江大橋通車了。
在這之前,楚行特地指示了金陵渡口方麵,做好輪船擺渡工作,現在的擺渡規模還是小了點,以帝國目前的體量,金陵這邊的渡口每年幾十趟渡輪根本不夠,最少也得一兩百趟才能滿足基本需求。
兩座長江大橋進入籌備階段,也是意味著大乾帝國開啟一係列超級工程的序幕了。
三月份,楚行連續批準了多個水利樞紐建設工程,這些需要楚行親自批準的,可都是大型水利工程,但些大型水利工程,和黃河改道工程比起來,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主動對黃河進行改道,以緩解淮河流域洪澇,同時緩解山東等地區缺水的狀況,這是大乾帝國老早就有的想法,甚至很早就開始做了。
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勘測新河道,確定新河道方案,進行各種論證。
後續則是開始漫長的中期準備,製定具體的施工方案,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遷移預定河道區域的民眾。
後來預定新河道的居民已經盡數完成遷移,具體的施工方案也是確定了下來。
這個時候,黃河改道工程才算是進入實際施工階段。
話說之所以等到現在施工,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以前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尤其是施工用的機械設備不成熟。
而現在,隨著內燃機的出現,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重型施工設備已經是出現在黃河改道工程的工地上了,這個時候,才具備了搞這種超級工程的技術基礎。
隨著楚行的批準,黃河改道工程正式進入最後的施工階段,隻是這個施工階段將會非常的漫長。
哪怕預定新河道會利用古黃河的河道以及一些現有河流的河道,具體的施工其實也隻是修修補補,並不是說直接挖出一條河道來。
但即便是這樣,但是整個改道工程中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