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旦經濟發展沒能達到預期,那麼就是你的問題了。
如果任上還犯了點什麼錯,哪怕隻是小錯,也會被一群人盯著,然後鬧成大事。
總之甭管你幹啥,外人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盯著你看,一手拿著刀準備隨時砍下來。
當官難,當鬆江府的官更難,如果是負責花錢的官員,那是難上艱難!
別看他們隨便經手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但是給他們一萬個膽子都不敢貪其中的一個銅板。
別說真貪了,哪怕是稍微露出點這個意思,一大堆政敵就撲過來咬死你了。
當然了,永遠都別低估官員們的智慧!
這花錢難,想要花得合理更難!
那麼怎麼辦呢?
他們就是修各種亂七八糟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看起來高大上的那種,為此他們愣是先後修建了二十多座橫跨吳淞江的大橋……
愣是在馬車時代裏,就是沿著黃浦江,修出來了一條數十米寬,長一百多公裏的水泥、瀝青公路出來。
這路哪怕是放在後世的二十一世界,那都是屬於高等級公路的範疇!
話說有一段時間,他們還在商貿區裏的幾個核心街區裏給大街鋪木板,充當硬化路麵!
然後又搞什麼全城的煤油路燈,又搞什麼全城供水設施。
至於全城的下水道設施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修的下水道都可以跑馬車了……
錢多到蛋疼的鬆江府,這才會花費無數資金去修建一座黃浦江大橋,這要是換了其他地方,是絕對幹不出這種事了,哪怕是金陵城都不行。
黃浦江大橋的建成通車,也算是離開了大乾帝國修建超級大橋的序幕。
利用黃浦江大橋,大乾帝國在橋梁設計以及修建方麵攻克了諸多難關,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後。
大乾帝國也是正式開啟了其他超級大橋的修建計劃。
首當其衝的就是長江大橋,尤其是金陵長江大橋和漢陽長江大橋,因為這兩座大橋是可以連接鐵路,繼而徹底打通南北鐵路的無縫連接。
對於長江這樣的大江來說,要想在上麵修建一座大橋,難度是超級大的。
別說對於當代的大乾帝國而言,即便是對於後世的二十一世紀而言,要想在這樣的大江上修建一座大橋,其施工難度也是極大的,並需要耗費巨資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乾帝國老早就考慮過在長江上修建大橋,卻是一直沒有成行的緣故,就是技術難度太大,耗資太大。
早年的時候,帝國方麵就是考慮過在金陵以及漢陽兩地各自修建一條長江大橋,當地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連接兩岸的鐵路。
但是卻是因為技術問題卻是一直沒有成行。
因為哪怕是漢陽那邊預定的選址所確定下來的長江大橋,其長度也會達到一千六千多米,如果加上引橋那些總長度還會更大。
至於金陵這邊,長江更寬,初步的設計長度達到了四千多米,而且水更深建設難度更大。
同時還得考慮到長江通航的情況,就和黃浦江那邊一樣,修建橋梁首先就要考慮到通航情況,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對通航的需求原本就越高。
早年的時候,大乾帝國打算在黃浦江上修建大橋的時候,一開始說什麼滿足五千噸船隻通航就行了,但是後來這個標準就是越來越高,五千噸變成一萬噸,再到一萬五千噸。
後來大乾工部以及鬆江府那邊在聽取了皇家理工學院建築係的專家們,說什麼可以搞一種鋼鐵懸索大橋的時候,幹脆也不扣扣索索的糾結於八千一萬噸了,直接來了個三十五米的水麵高度,就這高度,絕對可以滿足現在以及未來絕大部分類型船隻的通航。
黃浦江上建設橋梁需要考慮通航,在長江上建設橋梁就更加需要考慮這個了。
因為長江航運可是目前帝國內河航運的大動脈,承擔著大乾帝國內河航運的的大部分運輸任務,尤其是長江中下遊河段,那可是船隻往來不絕的,而且在長江上航行的船隻,很多噸位也很大。
普遍來講,目前在長江中下遊航行的船隻,雖然大多都是隻有幾百噸,一兩千噸的內河船隻,但是也不缺乏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船隻。
在夏季的時候,可是經常有萬噸貨輪沿江而上,直奔當塗工業區而去。
同時還得考慮到目前大乾帝國持續對長江的河道進行疏通,其主航道的通航條件越來越好,未來萬噸貨輪進入長江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在建設長江大橋的時候,尤其是在中下遊河段建設長江大橋,萬噸船隻的通航是必須滿足的。
而要滿足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
其實如果不是為了滿足船隻通航的話,隻是純粹的在長江上修一座連接兩岸的大橋,其實大乾帝國早就可以這麼幹了。
不就是幾千米長的大橋嘛,實在不行直接工兵部隊上場,架設浮橋都可以。
但是現實裏不能這麼幹,要是順便修一座大橋阻擋航道的話,那麼長江航運可就徹底廢掉了。
基於諸多情況,長江大橋乃至大乾帝國在其他江河上的橋梁建設都是停滯了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依靠渡輪溝通兩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