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絕大部分人在聖天子麵前都是沒什麼存在感的。
真正被聖天子記住的官員,在帝國有分量的高官,要麼是能夠入值值房的閣臣,要麼是重要機構的侍郎或者省道巡撫道員,估計滿打滿算也就那麼幾十個。
衛生部的首任尚書,連值房都沒能擠進去……
堂堂一部尚書,說起品級來也有正二品了,但是別說值班大臣了,連個值房行走大臣都沒能撈到,可見衛生部在帝國的高層的權力構架裏多麼弱勢了。
衛生部第二任,也就是現任尚書孫炳輝好一些,在尚書任上傲了兩年,初步把鄉村醫生製度搞出來之後,憑借著這個政績,這才勉強被楚行詔入值房行走。
而他不知道的是,就這,還是因為楚行想要刻意的扶持衛生部一二,再加上孫炳輝也是個從龍及早,三年就進入太醫院工作,奮鬥了數十年,現在都是六十有四的老臣子了。
而根據大乾帝國官製,官員的致仕年齡可是有明確規定的,正四品以下六十歲,從三品以上六十五歲。
當然了,聖天子特旨留用不在限製之列。
孫炳輝顯然是沒這個資格讓楚行特地下旨留任的,那都是極少數重臣才有待遇,比如說早年的賽八仙等開國重臣。
眼看著就要致仕了,楚行這才給了他一個值房行走大臣的名頭,要不然的話孫炳輝想要進入值房行走是不可能的事。
大乾帝國的值房,雖然沒有任何規定定員,理論上聖天子喜歡用多少個值班大臣,多少個行走大臣都可以,但是最近二十年來卻是始終都保持著九名值班大臣名額,行走大臣的話不固定,一般都是維持在二十人左右,少的年份十八九個,多的年份也可能有二十五六個
這一共才二三十個名額,而且這可不是文官一家的名額,而是文武雙方名額,即便是文官內部,那也得和軍機處、督察院、大法院分配。
值房值班大臣的名額,基本上都是限死了的。
軍方就有兩個了,分別是陸軍一個、海軍一個。
然後軍機處一個,督察院一個,皇家大法院一個。
這就暫居了五個了,剩下的四個才是普通文官的。
這普通文官裏,通常來說,基本上負責吏治法務的一個,負責工商經濟事務的一個,負責民政治安事務的一個,最後一個往往是機動名額。
趙進就是以商部尚書入值的值房,在值房內,他負責工商經濟事務,民間裏往往也稱趙進為經濟大臣。
就算是較為寬鬆的行走大臣,其名額那也是相當的緊張。
按照慣例,軍方至少要占據三個名額,其中一個是虎賁軍體係的將領,陸軍一個,海軍一個,有時候也會多幾個,五個,六個都出現過。
剩下的按照慣例,內閣方麵會固定式的占據至少幾個名額,主要是給沒有入值的商部、稅部、財務部、吏部、禮部、交通部、巡警部等重要部門的尚書備用。
至於剩下的名額,具體選什麼人,一般沒有什麼慣例,楚行每年都是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但是一般也都會選擇重要機構的主官或副官,最後還會有一個名字是屬於賞賜類的名額。
主要是給勞苦功不高,又臨近致仕的老臣子,人家跟著楚行打拚一輩子,這眼巴巴盯著值房都盯了幾十年了,眼瞅著就要致仕了卻是還能進去。
所以,楚行每年都會選擇一兩個這樣的老臣進入值房行走,進去混個一年半載左右讓他們風光退休,甚至都沒指望著他們進去後能幹多少事,算是給一個榮譽稱號。
用來安撫臣子,彰顯仁德的一個手段吧。
孫炳輝,就是因為這樣才能進入值房的。
但是即便是進入值房擔任行走了,但是別說和那些帝國的頂級大佬值房值班大臣相提並論了,就算是其他行走大臣大多也比他強勢,每次去值房值班的時候,那都是屬於邊緣角色。
倒不是說他品級低,地位低之類的,而是說話不夠響亮。
真要說起實權來,同樣是行走大臣,但是隔壁的稅部尚書可比他權重多了,每次值房值班會議的時候,就算是趙進這樣的內閣大佬,也得對稅部尚書客客氣氣的。
沒辦法,人家是大乾財神爺,這每年各部門能有多少經費就得指望著稅部的工作成效啊。
至於真正掌管預算的財務部尚書,那都沒這麼強勢,表麵上看是財務部製定帝國財政預算的,但是也隻是名義是能夠而已。
每年的預算分配,那都是各方大佬親自上陣廝殺後確定下來的份額,根本沒財務部什麼事,就算是財務部自身的預算,也得打破頭下場去爭。
你財務部敢直接確定來年的支出預算,滿朝文武大臣分分鍾要你好看。
尤其是軍方那些暴脾氣的將領,敢直接炮轟財務部。
所以哪怕是進入了值房,但是值房內部那也是階層分明。
孫炳輝一直都是想要提升自己在值房內的說話分量,他好歹也是一部尚書,但是進入值房都小半年了,但是每一次的值房值班會議上,竟然都沒人主動谘詢過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