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高層生態(1 / 3)

第1474章 高層生態

但是,移民屯墾司雖然內部提出了不少的解決方案,但是他們隻負責移民而已,而其他很多東西都是糧食司、商部乃至國企部的業務範圍,移民屯墾司可沒管轄權。

不過偶呢,移民屯墾司在帝國內部政壇的地位一向來都比較特殊,和其他各部門都是有著比較緊密的合作的。

一番商談之後,其他機構也是答應了配合移民屯墾司的工作,以推動南洋移民的工作。

不過更加重要的還是新成立,暫時還沒啥存在感的衛生部,這個機構算得上是大乾帝國成立最為的機構了。

其職權顧名思義,就是負責衛生醫療方麵的事務。

話說,之前大乾帝國其實也有類似的機構,但有意思的是,之前是歸屬巡警部下屬,有一個衛生管理司。

之前的衛生管理司的主要職權就是管理城市衛生,防疫等,這是因為大乾帝國對衛生事務一向來都非常重視,尤其是對城市衛生的重視那更是到了變態的地步,街頭上永遠都有巡警盯著人看,看見你隨口吐痰,亂扔垃圾了,立馬上去開罰單了。

這也是為什麼衛生管理司一直都是歸屬巡警部管理的原因。

後來才是把其中的防疫等職權整合起來,並和皇家太醫院進行了合並,以此為基礎成立了衛生部,主要負責防疫、衛生、醫療等事務。

衛生部最為最晚成立的部級機構,而且管理的事務也不算權重,所以存在感並不大,這幾年唯一幹成的大事,也就算是在帝國本土範圍內普及了官辦醫院。

大乾帝國早些年就已經是在每一個縣都設立了最少一所官辦醫院。

而衛生部成立以後,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廣基層醫療。

為此衛生部在鎮設立官辦診所,這種診所的規模並不大,往往隻有少數於兩個醫生坐堂,但是好歹也算是正規官辦政所。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推廣扶持鼓勵鄉村醫生,對民間的大量傳統中醫進行在培訓,讓他們能夠按照衛生部編的各種醫療書籍,治療常見的疾病。

衛生部的目標就是爭取讓每一個行政村都有一座鄉村診所,不需要太大的規模,甚至都不需要什麼護士,隻需要一名能夠懂得基本醫療知識的鄉村醫生就行了。

也不用多厲害,能夠治一治常見的疾病就行了。

官辦醫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民眾提供廉價的醫療,所以收費比較便宜。

但是不能說官辦醫院的治療水平低了,實際上大乾帝國裏治療水平最高的還是官辦醫院,隻不過是在更高就的官辦醫院。

通常都是省道的綜合大型醫院,醫療水平那都是一流的。

官辦醫院在大乾,可不是什麼盈利機構,而是屬於福利性質的機構,收費都比較低廉,僅僅依靠收費的話很難維持,但是人家每年都有財政補貼啊!

所以各種設施都相當完善,同時給醫療人員的待遇一般也不差,而更重要的是,官辦醫院裏的醫生,到了一定級別後,那都是能享受政治待遇的,直接給品級的。

給官辦醫院的醫護人員以及官辦學校的老師們政治待遇,這是大乾帝國早年為了解決官方機構雇員的待遇問題。

比如說官辦醫院、官辦學校的政治待遇問題。

這些人是直接領取官府發放的薪資的,但是他們又不屬於官員,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老師、醫生的社會地位,鼓勵學子從教、從醫,所以在官方學校以及官方醫院來,老師和醫生那都是有品級的。

隻不過,這種品級隻是政治待遇而已,品級的前頭會有一個‘同’字,比如一個同四品的省道官辦醫院的院長,其就是享受四品官員的政治待遇,如果是有什麼正式宴會之類的,在重視禮教的大乾帝國裏,省道醫院的院長,那都是能夠和正四品知府同坐一座的。

在全帝國範圍內,大乾帝國的醫療發展是緊跟經濟發展的。

帝國的經濟發展良好,相對應的衛生醫療發展也是比較迅速,畢竟醫療這東西,有錢才能搞,尤其是普及型的醫療服務,那更是需要龐大的財政支持才能夠搞的。

要不然的話,普通百姓看不起病也沒啥用。

但是即便是在醫療領域做出了不少成績,但是衛生部在帝國的權力構架裏,依舊沒啥存在感。

這就讓衛生部的官員們,經常是想要折騰著弄出點大動靜來,好歹也要讓聖天子多看一眼,別忘記他們衛生部啊。

話說,如今大乾帝國的各種機構是比較多的,軍事機構有樞密院、海軍統帥部、虎賁軍參謀部。

獨立監督類的機構有皇家大法院、督察院、國防安全監管委員會。

而內閣那邊,經過多次調整後,目前有吏部、禮部、農部、戶部、商部、工部、稅部、財務部、法務部、巡警部、外務部、陸軍部、海軍部、衛生部、交通部,僅僅是部級機構就有十五個。

此外還有若幹獨立的司、局。

這麼多機構雲集金陵城,那可是三品遍地走,四品不如狗……

哪怕是二品官員想要獲得一點存在感那都不容易,因為目前的大乾帝國裏,從二品以上的官員那可是好幾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