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技術驗證(3 / 3)

護衛艦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這玩意連個裝甲帶都沒有,隻依靠鋼製船殼以及煤倉作為防護手段,而這種設計都是十幾年前的設計了,大乾海軍的第一款鋼製蒸汽護衛艦也就是欽州級護衛艦,就是這樣的防護布置。

目前大乾海軍最先進,戰力最強悍的護衛艦新南極護衛艦,這玩意雖然使用了更好的鋼材建造船體,使用了最先進的一百二十毫米三十五倍後裝線膛炮,航速也更快,但是設計理念上來說,這玩意其實和欽州級護衛艦沒什麼本質區別。

至於目前大乾海軍正在建造,最新一代的護衛艦三河級護衛艦,實際上戰力還不如新南極護衛艦呢,因為三河級護衛艦本來就是新南極護衛艦的廉價縮水版本,火力減弱,防護減弱,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動力係統有所提升,但是使用的依舊是成熟技術的蒸汽機,最高航速不過十四節。

縱觀大乾海軍的設計建造曆史,雖然短短幾十年內,但是卻分成了好幾個時期,早期的時候是純風帆戰艦,船體融合了東西方的優勢,采用多桅杆軟風帆,采用側舷滑膛炮,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種專業遠洋風帆戰艦,這種船型被外界稱之為乾式戰艦,當年同時期的歐洲人,還在玩武裝商船呢。

隻是沒幾年歐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就是先後設計建造效仿乾氏戰艦,或者是從蓋倫船改進而來的專業遠洋風帆戰艦。

第二個時期,大乾的高壓蒸汽機技術取得了突破,隨後蒸汽機上艦,開啟了蒸汽時代,不過那個時候依舊是木製船隻,風帆也是依舊保留,蒸汽機還隻是輔助動力,這一時期海軍嚐試著建造鐵肋木殼,並在木殼外加鋪一層鋼鐵,以便建造大噸位船隻,增加防護能力,艦炮上也依舊采用滑膛炮。

重要技術特征就是機帆動力、鐵肋木殼、滑膛炮、純蒸汽機動力比較低,隻能作為輔助動力,依舊嚴重依賴風帆進行航行。

代表船型就是江南級鐵甲艦。

第三個時期,則是大乾的鋼鐵生產技術得到了突破,鋼鐵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蒸汽機的性能進一步提升,並出現了前裝線膛炮,以這些新技術建造服役了廣西級戰列艦為代表的戰艦,技術特征就是全鋼製戰艦、純蒸汽動力下航速普遍提升到十二節以上、前裝線膛炮。

第四個時期,則是後裝線膛研發成功,高性能的三脹式蒸汽機進入成熟時期,高性能裝甲出現。

這一時期裏的主力艦開始拋棄風帆,使用純蒸汽動力,采取全麵鋼製,同時敷設厚裝甲,同時采取旋轉炮台,其典型自然是萬噸戰列艦。

這幾個時期看似涇渭分明,但實際上這些分類隻能是在當時的頂級戰艦上作為區分,而眾多的輔助艦,也就是巡洋艦和護衛艦,其實技術革新並沒有這麼快。

戰列艦老早就開始使用全鋼鐵船體了,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建造服役的海州級護衛艦,依舊鐵肋木殼船體。

這是因為大乾工業化之後,技術革新發展的太快,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的變化,新技術不斷的湧現出來,導致當年建造戰艦的時候也是每年一小改,年年改。

這種情況在最近四五年裏才是出現了變化。

隨著新南極護衛艦、西印級巡洋艦、呂宋號戰列艦的建成服役,這才是正式宣告著大乾海軍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這幾年新設計的諸多戰艦,甭管大小,往往都還遵循著早幾年的設計理念。

萬噸戰列艦都建造三艘了,雖然噸位一艘一比艘大,但實際上核心理念都沒啥變化。

其他船型大多也都是如此。

但是現在的技術驗證艦,卻是打算拋開現有戰艦的牽製,重新探索一種新的戰艦設計乃至作戰模式。

所以這一次的海軍設計出來的技術驗證艦都是不太一樣。

首先是火力,預計部署四座雙聯裝,前後各二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艦炮,更加重要的是,預計采用統一射擊指揮儀,要求八門主炮能夠對同一個目標進行齊射。

而其他的所有船體設計,都是圍繞著這八門主炮來進行的。

搞這艘技術驗證艦的時候,看著設計師設計出來的圖紙,不少人都是很擔心,這玩意不會一個齊射後,整艘船都散架吧!

盡管帶著諸多擔憂,但是在一票設計師們說他們已經經過詳細的計算,哪怕是一側對敵的所有主炮進行齊射,也不會讓船體散架,因為他們搞的齊射,也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齊射,每門火炮的射擊還是會有一個極其短暫的間隔。

所謂的齊射,隻是把各主炮的先後射擊時間壓縮到極為短暫的時間裏。

不管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擔心或者不信任,不過這艘技術驗證艦還是開始動工建造了,海軍方麵也是給予該艦一個艦名,稱之為新金山號。

當海軍搞新型戰艦的時候,民間的船隻發展其實更加快速。

這種進步,不僅僅是體現在更加先進的技術上,更大的船體上,更重要的還是體現在經濟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