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她能夠看見城市裏有諸多普通工人,農村裏也有諸多穿著普通的農民,但是不管怎麼說,都稱得上是安居樂業四個字。
從人們的眼神裏,你都能夠看出來希望。
而不是馬德裏的那些貧民們的絕望。
局勢穩定,工商業發展順利,水利設施良好,統一農業稅等諸多條件結合到一起,造就了目前的大乾本土。
而這些,都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隨著專列一路哐當哐當的駛向金陵城,伊麗莎白也是慢慢習慣了所看到的景象。
為了保障專列的安全,宮務廳的專列並沒有趕時間,行駛速度不算快,也沒有晚上趕路,所以在第二天才抵達金陵城。
如果是換成特快專列的話,從上海到金陵城,一天都不用。
大乾發展火車多年,先後製定了諸多嚴格的列車調度規章製度,並且在有線電報等諸多通訊手段出現後,大乾火車的調度已經是相當順暢了。
如今運行在江南大鐵路上的鐵路速度,乃是全線雙線的鋼軌鐵路,沿途的站點以及隧道、橋梁等都是有著完善的調度措施。
這也是使得了江南大鐵路的客運特快列出,其平均時速已經能夠達到六十五公裏每小時,哪怕這個數據是專門指白天運行的特快專列數據,但這依舊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據。
哪怕是晚間行駛的列出,速度也都不慢。
不過這些都是普通列車而已,而這麼多年來其實大乾的火車運營也是發生過多次事故。
早些年的時候,中原鐵路就發生了極為嚴重的事故,一列晚間行駛的客運列車因為故障而癱瘓,而鐵路公司的工作人員又沒有及時將故障上報並調整後續列車,以至於一輛不知前方發生故障的客運列車一頭撞了上去,來了一個超級大追尾,幸運的是晚間形勢的速度都比較慢,數百名旅客隻死傷了二十多人。
有意思的是,事後進行事故調查,因為此事故被判處死刑的人數,超過了事故死傷者。
這一次事故,上到相關官員,下到調度員,最後有三十餘人被判處死刑,三百多人被判刑流放!
多次的教訓以及嚴厲的整頓,才是促使了大乾帝國鐵路運輸的規章製度完善。
這才有了如今的平均每小時六十五公裏的特快專列。
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大乾在國內的鐵路運營已經是進入了普及化、高速化的階段。
鐵路總公司花費了將近二十年在各地建設的各大幹線鐵路,已經是先後完工,哪怕是最為困難的川漢鐵路以及西南鐵路,目前也有了大部分路段通車,隻剩下部分路段還沒有施工完畢而已。
而在其他地方的鐵路幹線,大多都已經是完成了鋪設。
比如說東北鐵路,早年隻是修到了沈陽,但是後續有繼續向東延伸到了釜山,又向北延伸抵達吉林,後續又繼續向北,一路修到了伯力。
草原鐵路,從天津往北,穿越幽州後北支線一路往北直抵貝爾加湖,西線則是向西抵達河套北岸。
中原鐵路網則是以鄭州為中心,北線連接天津,東線連接膠州灣、東南線連接徐州、鳳陽、金陵;西南線連接漢陽。至於往西,那就是西北鐵路,一路經過長安、蘭州、甘肅,出嘉峪關後繼續途徑哈密、伊犁、伊寧抵達巴爾喀什湖。
並在巴爾喀什湖南岸進行分線,其中亞鐵路南線往南一路抵達了塔什幹。而西線則是往西直抵裏海東北角的庫裏。
同時本土腹地裏的江南鐵路網,則是連接了寧波、杭州、上海、蘇州、鎮江、金陵、九江。
而南方鐵路網裏的粵贛鐵路則是連接九江、贛州、廣州、香港。
又有湖廣鐵路,東起南昌,連接武昌、長沙;長沙繼續往西則是西南鐵路。
又有從武昌南下連接長沙、肇慶、廣州的粵漢鐵路。
又有從漢陽起,沿著長江北岸入川的川漢鐵路。
還有長沙往西南,連接桂林,柳州、南寧、廉州的廣西鐵路。
還在正在修建當中的升龍到昆明的鐵路線。
目前大乾帝國本土的鐵路幹線建設,已經是達到了一個目前的技術、資金所能夠達到的巔峰了,除了極少數地形條件太過複雜的地區外,大部分地方都有幹線鐵路。
同時圍繞著這些幹線鐵路,大乾鐵路公司還修建了密密麻麻的支線鐵路,這些支線鐵路根據地方的地理氣候以及經濟條件有所不同。
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以及地形平坦的省份,支線鐵路卻是密集到了誇張地步。
比如說廣東,其實廣東的地形不算好,但是架不住人家經濟好,而且農業條件不怎麼樣,經濟方麵更加依賴工商業,因此在陳立夫主政廣東的時候開始,就是無比重視交通。
這麼多年過去後,廣東硬生生的把鐵路線修到了每一個縣,眾多地方甚至都是山區,修鐵路難度極大。
而在珠三角等地形平坦的地區,鐵路係統直接普及到鎮子,而到了經濟繁華地帶,你甚至可以在一個村子裏都能看見火車站的站台。
不過這些密密麻麻,深入到村鎮的鐵路網,嚴格上來說並不算鐵路了,而更應該說是輕軌係統,運行的火車普遍以輕型客運、貨運列車為主,主要承擔中短途公共交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