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缺錢是硬傷(3 / 3)

如果裝修不過關,噸位大也沒啥用。

人們對新星號的期待,不僅僅是因為它大,同樣還因為它奢華無比的裝修。

如果純粹是噸位的話,如今的不少大噸位散裝貨輪也是上萬噸啊,但是你見過有什麼達官貴人去乘坐散裝萬噸貨輪的嗎?

新星號持續建造施工,掀起了巨艦時代!

但是讓人驚訝的是,新星號都施工這麼久了,其他航運公司愣是一個也沒能跟進。

沒辦法,不是所有的航運公司都是能夠拿出來三百多萬的巨資建造一艘明顯無法回本的豪華客輪的!

太平航運公司想要搞,但是沒錢搞。

長江航運公司想要搞,也有錢搞,奈何國企部不批準,認為這種燒錢是沒有必要的。

而除了這三大航運公司外,其他的航運公司是想要搞也搞不了。

缺錢是硬傷!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沒有應對之策了,相對於三萬噸的超級豪華客輪,其他的航運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萬噸左右以及萬噸以下客輪的建造計劃。

畢竟從市場上來說,數千噸到萬噸之間的客輪市場才是主力市場,豪華客輪的市場其實很有限,給各大公司帶來的利潤其實並不會太大。

比如說太平洋航運公司,他們推出了新太平洋係列的改進版本,準備推出一萬三千噸的豪華客輪,並稱之為地中海係列,這個地中海係列的客輪,說白了就是新瓶裝舊酒。

而長江航運公司,他們卻是有些不甘心,他們有錢也有錢搞大噸位的超豪華客輪,奈何國企部不批準。

無奈之下,他們隻能是改變計劃,最後推出了一萬五千噸的豪華客輪天宮號以及後續艦,整個計劃被稱之為天宮計劃。

而其他的航運公司,甭管有錢沒錢,都是力爭搞萬噸豪華客輪作為旗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三大航運公司還是其他的航運公司,他們主力客輪船隻還是中端客輪,跑遠洋的噸位在四五千噸左右,大的可能有七八千噸。

萬噸豪華客輪,隻是旗艦船型,是非常少的!

而本土沿海航線,很多隻有三四千噸而已,很少有超過五千噸的。

馮氏航運公司旗下,在全球範圍內運營著超過八十萬噸的船隻。

但是這八十萬噸裏,其實絕大部分還是內河、近海船隻,其中僅僅是各種類,尤其是拖輪為主的內河貨輪,其總噸位就達到了二十萬噸。

內河以及近海船隻加起來,總噸位達到了四十萬噸,直接占據了馮氏航運公司運力的百分之五十。

而遠洋船隻呢,大多也是以散裝貨輪以及廉價客運船隻,比如說專門為了各國土著提供移民業務的一千多噸到兩千噸之間的廉價客運船就足足有五十多艘,總噸位將近九萬噸。

散裝貨輪以及針對帝國子民的客運船隻,大多也都是兩三千噸的船型。

別說萬噸船隻了,其實就算是超過五千噸的船隻都是比較少的。

馮氏航運公司如此了,其他航運公司其實也都差不多。

但是這些人們是看不到的,人們一般談論各大航運公司,還是討論他們的旗艦船型。

新星號、地中海係列、天宮係列這些才是人們討論並關注的重點。

毫無疑問,新星號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足以讓馮氏航運公司的品牌運營進一步上漲。

甚至為了提高品牌的運營力,馮氏航運公司都是開始把旗下的廉價客運業務剝離出來,歸類到子公司以新品牌進行運營,後續總公司旗下隻直接運營中高端客運業務。

馮氏航運公司的發展,代表的是國內航運業的一個縮影,而航運業的發展,也是可以直接體現帝國工商業的發展。

不說其他的,僅僅是這麼多的船隻噸位,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旅客以及貨物,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大幾百萬噸的船舶噸位呢,扣掉軍方的幾十萬噸軍艦噸位,剩下的可都是民用船隻呢。

這麼多船隻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進行支撐,那些航運公司乃至造船廠,鋼鐵廠之類的早破產了。

大乾帝國的工商業已經是走上了正規,甚至很多時候都不用楚行自己去幹涉什麼,就能夠自行運轉的很好。

國防以及民生類行業有國企部和皇室資產科下屬的企業衝當領頭羊,並對市場進行引導。

而其他行業有民間資本踴躍參與,加上國企部和皇室資產科也會適當進入。

各種行業的發展,那都已經是走上了正軌。

如今唯一剩下讓楚行需要注重的就是工業待遇問題了。

今年年初,趙進再一次上折子,奏請確保工人的待遇。

自從趙進折騰出來了農業稅改革以及限定工作時長、最低薪資標準後,趙進又是折騰出來了其他東西,比如說工廠主必須和工人簽訂勞動合同,一旦簽訂合同後,合同期限內工廠主不得隨意解雇工人。

而趙進當初提出這一點的時候,得到了稅部方麵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