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稅收減免(1 / 3)

第1416章 稅收減免

稅部方麵甚至是在禦前內閣會議上,旗幟鮮明的支持趙進的這個提議,要求雇主必須和勞動者簽訂雇傭合同。

稅部想要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就是想要進一步掌握企業和員工之間的資金流動,打擊企業的偷稅漏稅。

當時很多人知道,稅部這麼幹,針對目的還不是企業本身,而是打算為未來進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規模擴大化做準備。

人在大乾,有兩件事不能避免!

納稅和死亡!

而大乾工作效率最高的官府機構,就是稅部!

執法力度最大,最嚴格的也是稅務糾察隊,經過多年持續改革之後的稅務糾察隊,早已經是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稅務調查官,這一部分人主要是調查各類稅務案件。而另外一部分的稅務行動隊才是人們傳統意義上的稅務糾察隊,這些都是純武裝部隊,負責稅務巡邏,打擊走私等業務。

偶爾也幹一些鎮壓武裝抗稅,叛亂之類的業務。

比如稅務糾察隊下屬的海上糾察隊,那可是裝備了近海巡邏炮艇的,旗艦是一艘足足兩千多噸的巡邏艦,裝備了一百二十毫米後裝線膛炮的鋼鐵蒸汽戰船。

僅僅是這些,還無法體現稅部的牛逼。

稅部的稅部尚書,可是長期入值禦書房的。

前幾任的稅部尚書,清一色的禦書房值班大臣,也就隻有現在的稅部尚書不是值班大臣,隻是行走大臣。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稅部的權限過於龐大了,內閣的其他大臣們都是抵觸稅部繼續成為值班大臣,加上聖天子也是覺得稅部太出風頭了,需要打壓一二。

這才選了財務部尚書出任新的禦書房值班大臣,分管稅務、財務等事務。

這一舉動,也是讓稅部上下有了危機感,所以這一兩年一直都是想要改變。

怎麼改變,自然不是說改變什麼政治格局之類的,他們是想要早做出更好的成績來,要讓聖天子知道,他們稅部才是帝國的中流砥柱。

其他機構不過是吃閑飯的蛀蟲而已,他們稅部才是維持帝國運轉的核心機構。

但是基於目前的統計學以及稅收成本問題,如今稅部已經是很難在現有的諸多稅種上進行創新改革,繼而讓征收更多的稅了。

哪怕是勉強能夠增加,但是為此增加的稅收成本卻是更加巨大,反而得不償失。

比如說一直讓稅部很頭痛的個體商戶的稅收,這玩意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監控,因為他們使用的都是現金交易。

而現金交易的話,是很難以營業額或者盈利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收稅的。

為此,稅部不得不推行了固定稅費的方式,比如說街邊的一家小商店,因為店主和客人都是使用現金交易,稅部完全無法掌控他們的流水,想要讓他們老老實實的把賬目報上去,然後按照營業額納稅那是不可能的。

而全國小商販那麼多,很多甚至都沒有固定營業地點的流動攤販,想要全部監管起來,稅收成本都要超過所收上來的稅收呢。

所以稅部對此采取的方式是稅費結合,稅還是要交,不過睜一隻眼閉隻眼,隻要你隨便交點稅稅部也就不理你了,但是這費卻是不能避免的,比如說各種名目的管理費啊,特別費啊,都是固定數額,商家必須交,不交就封掉,以此來彌補稅收上的損失。

但是!

哪怕是稅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依舊成效不算算大。

更何況對於一個財政年收入已經突破四億乾元的龐大帝國而言,普通小商販的稅收雖然不少,但其實也不算多。

大乾的主要稅收主要還是來自於正式注冊並經營的企業,因為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賬目,都是必須走銀行賬戶的,賬戶是不公開的,外人不知道該公司賺多少錢賠多少錢,但是其他人或機構不知道。

但是擁有在全帝國所有銀行以及基金等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擁有調閱各類賬戶特權的稅部,那可是一目了然。

企業稅收,包括所得稅,增值稅這兩大類以及其他稅種,垂拱三年的時候預計能夠達到兩個億,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直覺占據了所有稅收的百分之五十。

而這還不包括關稅以及普通個體戶等工商稅收呢。

如果算上關稅,算上各種各樣的工商稅收,那麼整個工商行業,也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他們所貢獻的稅收大概占據了百分之七十。

而農業稅呢,隻有百分之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總額隻有八千萬而已。

大乾的農業稅這麼多年來,就沒增加過,反倒是有所下降,早些年巔峰時期的時候,農業稅一度達到一億呢,但是現在卻已經是降低到了八千萬。

然後各種特別稅收,比如煙酒稅、鹽稅等特殊稅種,這裏頭也有幾千萬,但是其中的鹽、煙這兩大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以營利的方式進入國庫或者投入再經營的,因此嚴格上來說並不列入稅收行列。

最後一項則是個人稅收的,包括個人所得稅以及偶然所得稅等等,但是這一項全部加起來也就隻有幾百萬而已。

對此,稅部是相當不滿意的,他們認為大乾帝國如今的稅收體係,尤其是在工商業上的稅收體係,已經是做到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