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二章 紫騮 (五 下)(2 / 3)

“別拍馬屁,別拍馬屁。你學不會,也拍得老夫不舒服!老夫剛才是不想讓他們在我麵前爭執,所以才那麼說的。搪塞,和稀泥,對,就是和稀泥。你有話直說,別拿老夫開心!”

“那是屬下的理解有誤!”魏征楞了一下,立刻道歉,“屬下原本以為,主公的想法和屬下一樣。屬下真的認為,魏郡丞和元主簿說得都有道理。但都過於一廂情願。如果綜合起來,再酌情修補其中疏漏,未必不能保得武陽一時平安!”

“哦!”元寶藏皺起眉頭,仔細琢磨魏征的話。對於眼前這位幕僚的見識,他還是非常佩服的。老成持重,考慮事情全麵,並且能夠做到謙虛謹慎,盡心盡力。絕不會隨隨便便拿廢話來搪塞東主的要求。如果魏征剛才說的話不是搪塞?想著想著,他心頭猛然閃過一道閃電,兩隻渾濁的眼睛也瞬間明亮了起來。

“玄成是說……”不敢確定真的猜到了魏征的心思,元寶藏試探著問。

魏征輕輕點頭,“無武備,則難以打消他人窺探之心。無權謀,則難以卻賊百裏之外。賊人本性貪婪,胃口隻會越養越大,所以咱們決不能一味地養著他。如今之計,我等隻能虛與委蛇,一邊花錢買平安,一邊想方設法壯大自己。並以巧計削弱之,圖謀之,斷其筋骨,毀其爪牙。待時機來到,一舉將其鏟平。犁庭掃穴!”

“慢,慢一點,玄成。慢,慢一點!”元寶藏連連擺手,粗重的呼吸憋紅了自己的老臉。“你,慢一點兒。老夫,老夫跟不上你的思路!”他彎著腰,仿佛剛剛跑了幾十裏路般勞累,雙眼卻直勾勾的盯著地麵,幾乎把磚縫中的泥土都給剜將出來。

魏征笑著閉口,靜靜等待元寶藏慢慢思考。等了好半天,武陽郡守元寶藏才緩緩地直起腰來,忐忑不安地追問道:“玄成,此,此計勝算如何?”

“並無十足把握!”魏征想了想,決定據實相告,“主要看我等的決心如何!”

決心方麵,元寶藏是最不缺的,隻是一個決心能持續多長時間,他自己也很難保證。再度權衡了一下,老郡守把腳一跺,狠狠地道,“總也比坐以待斃強,你說吧,到底要老夫怎麼辦!”

魏征將聲音提高了幾分,大聲回應,“想法從本該運往東都的錢糧中扣出一部分來,交給魏縣丞募兵,整飭武備。同時下令給各縣,命他們自募鄉勇,嚴加訓練。郡守府將隨時派遣官吏下去抽查,消極應付者,以通賊罪論處!”

“這很容易!道路不靖,錢糧本來也一時半會兒送不到東都。老夫在朝中還有些故交,以賑災為名跟他們商量商量,也能減免一些。”元寶藏點點頭,毫不猶豫的答應。

這可算是光明正大的舞弊,隻是在他的幾十年官場生涯中,從來沒有一次舞弊舞得如此理直氣壯。“接著說,儲主簿那邊,老夫該拿出多少錢糧來給他才能把事情辦好。如何派遣死士去巨鹿澤?怎樣才能讓張金稱等賊自己於窩裏邊反起來?”

這回,輪到魏征要求放慢速度了,笑了笑,低聲勸告,“主公莫急,咱們一條一條來。魏縣丞那邊,不光是招兵買馬那樣簡單!”

“老夫有求必應還不成麼?”元寶藏很不喜歡跟魏德深這種既老辣又執拗的下屬打交道,皺了皺眉,硬梆梆地追問。

“魏縣丞為人正直,又懂得愛惜士卒,雖傲上卻不欺下,有長者之風!”魏征點點頭,先將貴鄉縣丞魏德深的優點狠狠誇了一個遍,待元寶藏聽得眉毛都開始豎起來了,才語風一轉,慢吞吞地補充,“但魏郡丞卻不是什麼將才,留在家中固守城池可以,野戰未必是巨鹿澤賊人的對手!”

聽魏征開始數落魏德深的短處,元寶藏的心態終於平和了些,撇著嘴道:“老夫早就知道魏縣丞手高眼低,所以才不放心將防務完全交給他。玄成,若是老夫將整個武陽郡的兵馬都交給你來統帶,你可否擋得住張金稱?”

“難!”盡管知道元寶藏會失望,魏征還是輕輕搖頭。“德深、我、儲主簿、還有郡中同僚,沒一個是將才。屬下先前還以為讀過幾本兵書,便可以運籌帷幄。經曆一場大敗,才明白領軍打仗不比讀書簡單。古語雲,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此言誠不我欺!”

元寶藏越聽越失望,走上前拍了拍魏征的肩膀,大聲安慰道:“玄成休要自責。上次兵敗,罪不在你。誰也不是天生就會打仗的,隻要你肯領兵,無論敗多少次,老夫都盡力給你把人馬補回來!”

“多謝主公信賴!”魏征搖頭苦笑,“但魏某卻不敢再害人害己,更不敢耽誤主公的大事。”

見元寶藏依舊滿臉不甘,他咧了咧嘴巴,繼續道:“魏縣丞體恤士卒,善於安撫軍心。藏在高牆之內,還能與敵將一較短長。而屬下隻擅長謀劃大局,具體到臨陣機變,帶隊衝殺,甭說比不上程名振,連那個王二毛都比不上!”

聽魏征說得如此鄭重,元寶藏倒不再懷疑他是在自謙。但對是否繼續投入大筆財力養兵的事卻又開始猶豫了起來。“既然你等都不可領兵,賊人收了咱們的好處後…….”

此刻魏征之所以掰開揉碎般跟元寶藏講雙管齊下的道理,就是怕郡守大人耳根子軟,做事有始無終。聽到預料中的話,也不覺得氣餒,笑了笑,繼續解釋道:“將可以招,也可以向朝廷要。兵馬卻不是隨便拉起一支隊伍來便能參戰的。況且武陽郡周圍不止張金稱一家賊人,咱們買通了張金稱,卻不能指望著他真替咱們出頭保平安。打鐵還是要靠自身硬,一味地仰人鼻息,早晚都是禍!”

“也不是仰人鼻息!”元寶藏被魏征點破了心事,訕訕笑著解釋,“我不是怕整軍不成,反而引起了張金稱的注意麼?你既然準備用詭計圖謀他,自然讓他覺得越放心越好!”

“他顧不上注意咱們!”魏征毫不猶豫地回應,“眼下衛文升和王辯兩位的兵馬都駐紮在黎陽附近,足夠吸引走張金稱的大部分注意力。”

“那倒也是!”元寶藏眨巴眨巴眼睛,笑了,“你繼續說,咱們有了兵後怎麼辦,將怎麼選?”

“此事還得郡守大人親自出馬,一是出榜招賢,看不能從民間選到良將。二是向朝廷伸手,看能不能將朝廷這幾年棄之不用的,但會打仗的弄一個過來。反正咱大隋朝任人為親,總有個別良將沒機會出頭!”

“那我倒想起一個人來,肯定比衛文升能打!”元寶藏的眼睛又是一亮,興衝衝地回應。但很快,他的情緒又低落了下去,苦笑了一下,繼續道:“可此人已經被陛下發到了齊郡,目前正在張須陀麾下效力。如果有他在,哪輪到小賊程名振出頭?”

不用細想,魏征也知道元寶藏說得是誰。大隋朝少年名將隻有那麼幾個,其一是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其二是來護兒的五子來整,這兩人均出身豪門,身世顯貴。但這二位的名頭加在一塊兒,都不如第三個一半大。那就是楊廣欽點的雄武將軍李旭李仲堅。兩度轉戰遼東,一度飛奪黎陽,這些戰績都是眾所周知的,不曾摻雜半點兒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