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30 強力外援(2 / 2)

不少初級班的學員聞聲跑到了宿舍樓下,看見一點黑影在空中或是俯衝或是升降。

正在巡邏的朱麗葉一號最先找到了聲音最密集的位置,緊隨其後的是羅密歐一號。聲音是在一座簡陋的三層宿舍樓下發出和消失的。

“新生諸小鮮,新生曾學柔,你們在幹什麼?”朱麗葉一號以最快的速度移到了兩人麵前。

“我們在實驗改良迷你播種直升機,”小鮮擺弄著手中已經麵目全非的直升機。

“立刻停止無意義的實驗,你們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其他學生的正常作息,”朱麗葉一號發出了嚴重的警告。

“這不是無意義的實驗,經過了改良,直升機的速度提高了十倍,時速有四百公裏,可攜帶的種子重量達到了20公斤。我記得華科院守則的第一條就是:創新即是一切,”學柔在報出了一連串個讓機器人們詫異的數字後,又搬出了院規,她進入北校區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複研究了院規,院規中沒有明確規定不能在校內進行有利於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的實驗。

羅密歐一號和朱麗葉一號用電波頻率交流了一番後,調出了學柔的資料。

根據最新的入學資料上顯示,曾姓女學員是個本該進入華科院天才班的學生。

之所以被送到北校區的原因,是因為她表現出了兩種異於常人的天賦。其中一種,是被稱為“人體雷達”的遠程探測功能,她最新的記錄是能探測到了距離十公裏外的物品和生命體的具體特征和形貌。

她的第二個天賦,在具體的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她用了半天時間將麵試官之一的華科院某院士珍藏的一輛老掉牙了的老爺車,改裝成了一輛重新能上路的車。

張依依在看到學柔熬夜趕製出來的改造迷你播種直升機的圖紙後,下巴險些沒脫臼。

問起學柔什麼時候從一名擅長理科的優等生變成了一名擅長機械的技師時,她淡然一笑:“過去的半年裏,我過得可不比你們輕鬆。”

在得知張依依也進入了華科院的逆才班後,學柔就有了種預感。命運和華科院北校區的那堵圍牆是隔不開她們三人之間的聯係的。

她辭去了校學生會主席的職務,再拾回了曾父在幼年時教授給她的大量的有關車輛改造方麵的知識。機械方麵的隻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晦澀難懂的,可是在曾學柔的眼裏,扳手,引擎,潤滑油,燃油機,汽缸,就連輪胎摩擦地麵發出的尖銳刺耳聲,在她聽來,都是美妙無比的。

在李勃的介紹下,她拜了華北地區的最有名的改裝車輛的修車師為師。從汽車底盤,到引擎再到車輛的整個動力係統,全都被她琢磨透了,一旦決定了要從事賽車項目,她就將身心都撲在了研究機械方麵的知識上,在成年之前,她必須讓自己擁有成為一名優秀賽車手該有的各種素養。

如此海量的學習和實踐,加速發掘了學柔在遠測和機械方麵的天賦。她的遠測能力也從一公裏轉為了三公裏再到五公裏,在進入北校區後,更是突破性的達到了十公裏。

具體的原因暫時不明,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曾學柔的到來,對於隻有修真者和異能者的北校區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驚喜,她是個真正意義上的“雙才”,天才+逆才。

這樣的一個小怪物似的人物,將植物播種直升機進行了全麵的改造,這也就說得過去了。

綜合了手頭現有的資料和對迷你農用播種機的性能的測試,羅密歐一號和朱麗葉一號也無話可說了。

“我還想和中心電腦探討一下關於機器人電源改進的問題,我聽說北校區的機器人經常在雷雨天氣發生電路短路問題,”學柔刻意在羅密歐一號和朱麗葉麵前提起了這個問題,關於園區機器人的雷雨天的短路問題是華科院多年來的一個難題。出現極端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包括羅密歐一號和朱麗葉一號在內的校區機器人都會出現休克性短路

羅密歐一號和朱麗葉一號大致了解事情的過程,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北校區一直是采取了鼓勵態度的,兩名機器人也隻能是默許了她們的實驗。

沒過多久,C區的物資供應中心門口就貼上了一則通知,解釋了天空異響的原因,次數多了,就算是天空再出現異聲,

C區的學生們也不會再出門圍觀。

此時,距離小鮮附加測試截止的時間,還有兩個月零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