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誰,當出白雲關的時候,當親眼目睹城外那兩側龐大的京觀,都會讓人嚇的直打哆嗦。
自從看過兩堆京觀後,中年人早就在家族裏麵跟家人們統一的意見,決定遵照夏律進行商貿。
都不是笨蛋,郡守大人處理的那些人,都是不守規矩,毫無建樹之人,加上現在商業稅很低,不靠著郡守大人,難不成靠著富紳世家之流?
中年人打包票,但凡有人敢跟郡守大人作對的,下場絕對好不到哪裏去,魏陽君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夏國向來不重視商業,貿易稅極高,因為不重視,導致每個郡縣的商業稅雜亂不堪,收費不統一。
也導致走私,賄賂城門官的行為,橫行無忌。
楊乾每次在家可不是光吃飽了沒事做,享受人生,趁著記憶好,不斷的把上輩子的知識都用簡體字記錄下來。
光是商業稅就做了詳細規定,按照士農工商來收取,別以為是士大夫就不用交稅,朝廷給予的歲俸不用納稅外,別的收入都需要納稅。
就比如黔首,自家田地種植的一年隻需要10%的糧食就成,如果是佃農的話,隻需要5%。
匠人按照一年的收入繳納稅收在10%~15%。
店鋪根據大小,一年繳納純收入的5%~15%。
楊乾內定的大頭就在商業稅上麵,商隊按照外來還是本地,本地的話,一季度繳納一次,按照純利潤的不同金額,繳納稅金。
比如純利潤在一萬金以下,隻需要繳納20%,五萬金以下,繳納25%,十萬金以下繳納30%。
如果是外來的商隊,那繳納的稅金在本地商隊的繳納的稅金上加5%,就當是當地保護主義。
按照現代去看,這稅金高的簡直離譜,但在夏國這個平均商業稅在60%~75%的國家,楊乾指定的稅收是相當低的。
這個時代,隻要有做生意能出去行商的,利潤.之高,絕對超過現代人的想象。
在大都市,你要買什麼東西,其實在一個圈子裏麵價格很透明的,但在古代,一來價格不透明,二來長途跋涉,不加個十幾,幾十倍,賣出去,都不好意思叫商賈。
楊乾還有自己的考慮,可以讓商隊,世家,富紳吃飽,但絕對不能吃撐,一旦吃撐,就會做出一些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比如資助某個人或者組織,叛亂之類的。
或者操控某個產品的市場,不好意思這裏不是自由經濟,這裏是雲通郡,楊乾說了算。
當然,未來可以根據行情來修改,如果真的能把夏國變成像盛唐,宋朝這樣富裕的朝代,降低商業稅,適當給些自由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但現在,確是不行,而且還要嚴格指定商隊的數量,黔首,佃農有錢了,做小本生意可以,但要成立商隊,不好意思,郡守府不批準。
因為,大家都去行商的話,那他.媽的誰去種地啊,每每想到糧荒的恐怖場景,楊乾就會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因為稅收,楊乾還專門指定了檢查製度,俗話說財帛動人心,隻要有人舉報誰偷稅漏稅,那麼就會成立小組去翻查賬目。
如果情況屬實,舉報人能得到舉報對象偷稅比例的錢財,如果是誣告,那麼也要賠償人家一筆錢,很公平。
當然,楊乾覺得自己已經製定的很嚴苛,但整個雲通郡的麵貌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改變。
一些商鋪在悄無聲息中開設起來,一隊隊的商隊居然冒著寒雪出入在雲通城的城門口。
另這些外來商隊驚奇的發現,在雲通城外數十裏的官道上,居然散落的駐紮著士兵。
詢問過後才得知,原來這些人是郡守大人派來保護黔首和商隊,怕他們遇到什麼危險或者是困難。
這樣的行為讓嚴寒的冬日多出了一絲溫暖的意味,也讓很多商隊在雲通城交易完後,很爽快的付了稅金。
一座稍稍破損,蕭瑟的城門口。
一個年輕英俊的將軍騎著戰馬,後麵拖著輛馬車朝著城門口緩緩走來。
按照規矩,普通人必須在城門口下馬,但士大夫,參軍將士達到一定級別都不需要下馬,冉敬微微把頭盔往下移,遮住了大半張臉。
這是裏他出身長大的地方,說句不好聽的,城門口那幾個歪瓜裂棗都認識,好幾個都是穿著開襠褲一起長大的。
看過憑證後,一隊守城士卒根本就不敢問,光是看這個將軍的甲胄,就知道是高級別的將軍,立馬放行。
本來回家隻要半天多的時間,可惜拖了架馬車,速度立馬下降不少,雲通郡到五鳳縣的官道,早就因為年久失修,顯的有些破敗,冉敬多花了一天的時間才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