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勿使聲名有損(2 / 3)

作為智囊則是事事比效力的主君更早預料到,每每能夠給予正確的建議,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同時,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他們兩人,一個在吳國證明過自己,另一個在齊國也證明過自己,到智氏之後雖然屢屢立下功勞,得到的待遇遠超在吳國和齊國,可是作為一個傲嬌者的滿足感卻很少享受到了。

“你以為,君上會否以為周天子報仇名義,再次興兵討伐楚國?”司馬穰苴問道。

孫武知道司馬穰苴就是在明知故問,答道:“或將言語有所討伐,出兵則無可能。”

原國的戰略目標一直以來都無比明確,達到削弱楚國的目的,正是清除邊邊角角的好機會,怎麼可能因為楚軍攻陷“洛邑”而更改戰略出兵討伐楚國呢。

司馬穰苴又問道:“君上可會放歸楚君?”

孫武懂了。

他們在態勢的把握上不如智瑤這位國君,同為智者想要互相較勁?

孫武笑著說道:“楚軍方才攻陷‘洛邑’戕害天子,君上今次絕無可能放歸楚君。”

不用等司馬穰苴再問,孫武自顧自又往下說道:“待周室滅亡日久,或在三歲之後,楚國重談贖回楚君,想來君上樂意放歸。”

那麼就是,智瑤不會馬上放走楚君中,還會幹擾楚國的新君上位;若是楚國推舉了新君,或是昭固擺明陣仗登極,以後智瑤會將楚君中禮送回去,說不得可能給楚君中撐腰,幫助楚君中重新奪回君位。

司馬穰苴知道在怎麼對待楚國上麵孫武跟自己的見解差不多,改變話題,問道:“君上為何請司徒領兵奪取商於之地?”

外人或許看到的是智氏與韓氏精誠合作,他們作為智瑤信賴的國之重臣怎麼可能沒有察覺到智氏與韓氏在互相提防?

這件事情其實就是曆史的遺留問題。

智氏與韓氏都是晉國的老牌卿位家族,平起平坐的時間著實太過悠久,猛然間變成了君臣的關係,相信不止智氏別扭,多少也會讓韓氏感到心態上不平衡吧?

狐氏與鍾氏一樣是從晉國的卿位家族轉變成為原國的一份子,韓氏除了是老牌卿位家族之外,比起狐氏和鍾氏則是顯得太強大了。

這麼說吧?狐氏和鍾氏加起來還不如韓氏的六成實力。

韓氏的人口約有七八十萬,可能會更多?估計占了原國的差不多兩成,他們的封地占原國疆域麵積的一成五左右。

如果韓氏像是狐氏或鍾氏那般,一定不會那麼顯眼?

恰恰是韓氏的實力太強,無可避免會給智氏和韓氏在雙方麵造成很多的難題。

因為韓氏足夠強,將導致智氏的忌憚。

忌憚什麼?智氏會怕韓氏某天也玩取而代之,或是學習智氏玩一手化家為國。

智瑤十分清楚一點,國內不允許有那麼牛逼的家族存在,直接動手必然會讓狐氏、鍾氏等家族心驚之餘跟著反叛,隻能嚐試跟韓庚取得足夠的互信。

韓氏接受征召,出動兵力參與國戰,盡到義務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表達出遵從的一麵。

既然韓氏表現得服從,肯定沒有理由讓智瑤對韓氏動手。

“今次,且看司徒如何作為。奪九鼎歸國獻予君上,抑或奪九鼎複歸‘洛邑’交還周室。”孫武承認自己無法對韓庚的選擇做出絕對正確的預判。

現任的周天子在“洛邑”陷落時不知道被誰殺死,總之是駕崩了。

沒有了在任的周天子,不代表沒有其餘人來繼任天子之位,隻要還有近親血緣關係的男性,總是能有人接位的。曆史上就發生過天子絕嗣,共同推舉新任天子的例子。

司馬穰苴幹脆就將事情挑明,說道:“如若司徒奪九鼎,歸師之時盡占周室之地,或有汙名,韓氏則無憂矣。”

他們其實是把智瑤想得太過於殘酷了?

智瑤不一定需要徹徹底底地消滅韓氏,一統天下完成改朝換代之後,諸夏皆歸智氏統治,到時候一個韓氏而已,並非必須剪除不可,以勢壓人再慢慢削弱也是可以的。

這個要取決於智瑤怎麼看待智開,一旦智開有能力壓製韓虎,其實智瑤和韓庚完全能夠搞一出有始有終,為後世留下留下一段佳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