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勿使聲名有損(1 / 3)

相傳,萬民為了表彰與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合力鑄造了九鼎,隨後成為傳國之寶。

後來成湯滅夏獲得九鼎,九鼎便為殷商所有。

再後麵,姬發滅商,九鼎落到了姬周的手中。

西周東遷時,九鼎被帶到“洛邑”擺放在王宮正殿前麵的廣場,一直以來任其風吹、雨打、日曬,好歹有進行上蠟去鏽的保養,保證九鼎仍舊完好。

“九鼎是怎麼消失在曆史長河的呢?”智瑤還是知道九鼎沒有保存到現代被送入博物館的。

曆史上對九鼎的消失有很多種說法,有說秦國滅掉姬周之後帶回鹹陽;又有說周赧王預感到國祚不保將九鼎轉移;還有說周顯王為了不被人奪去,很刻意將九鼎轉移並丟入各條河係沉水;更有項羽一把火給燒毀的說法。

不管哪種說法正確,反正九鼎真的下落成迷了。

當前沒有傳國玉璽,從夏朝保留到姬周的九鼎便是傳國之寶,楚莊王以及楚靈王先後做出了“問鼎輕重”的行為,說白了就是想取而代之。

智瑤有提前派出人手前往“洛邑”盯著九鼎嗎?有的,隻不過並非軍隊。

那麼,智瑤想要獲得九鼎,為什麼不提前派出軍隊,好歹在“洛邑”失陷之後搶奪九鼎呢?原因是派出軍隊就必須救周天子,智瑤並不想救下周天子。楽彣説蛧

另外一點,原國能不能派出軍隊假裝救援“洛邑”呢?這個真的不行。

一兵一卒都沒有派出,楚軍攻陷“洛邑”是所有姬周分封國的錯,換作原軍救援卻失敗,則錯大部分在原國身上。

智瑤可以安排軍隊枕戈待旦,時機成熟立刻出發,任何救援周天子的行為,哪怕是假裝也不行。這個關乎到政治層次的解讀。

不管楚國願不願意承認有當過周天子臣子的曆史,他們反正接受了周王室的冊封,後來則是做了“問鼎輕重”的行為。

晉國為想要成為諸侯之長,享受來自各個諸侯的“貢獻”以及作威作福,重新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帶著大名分與楚國展開對抗。

扛過大旗的諸侯國其實並不少,按順序分別是鄭國、齊國、衛國和晉國。

沒錯,晉國不但阻止了楚國滅掉周王室,其實還是最後一個願意為周王室扛旗的諸侯國。

而晉國對周王室其實並沒有多麼尊重,後麵更是截取了諸侯對周天子的朝貢。裏麵當然也有原因,例如晉國明明在為阻止楚國滅掉周王室奮戰,好幾任周天子卻指使齊國和衛國給晉國搗亂,搞得晉國氣憤之下都不願意給周天子敬獻禮器了。

哪怕智瑤能夠非常輕易地滅掉周王室,他還是不想做。

沒其它的原因,下克上終究不好,能避免絕對要避免。

曆史上成湯有搞過玄鳥生商的操作,伐夏大體上還算是人心所向,以下克上卻是怎麼都繞不開的。

輪到姬周想要取代殷商,姬周為了解釋為什麼要下克上,不止一再搞出那麼多神神道道的祥瑞事件,還一直對遭到的迫害進行隱忍,隱忍到犧牲父兄讓殷商相信姬周沒有反叛的意圖,姬發見殷商大軍外出征討才進行偷家。

智瑤遠比殷商與姬周有更多的可選擇性,有兩度問鼎輕重的楚國在,智瑤有楚軍能夠代勞,並且還有陷入大戰無法抽身的理由。

無論當代人有什麼看法,後人觀看史書隻會看到“楚軍克‘洛邑’”以及“周哀王三年,原軍與楚軍、鄭軍、宋軍、越軍於‘新鄭’大戰”的史料記載。

那些記載一點都沒有錯,全部都是有其它史料佐證的事實,能夠合理解釋原國為什麼沒有發兵救援周王室。

從遠古到兩漢,史官的操守完全能夠信賴,僅是觀看史料的話,後人無法在周王室被滅的過程中找到智瑤太多的黑料。

“君上派兵奪占‘商於’便是為了今日?”司馬穰苴內心裏其實有比較大的挫敗感。

孫武看到司馬穰苴臉上難以掩飾的失落,有著極大感同身受的心理。

充任謀臣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輔佐一個平平無奇的君主取得大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