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芸芸眾生(二)(1 / 3)

原國騎兵的編製與步車混合部隊相同,存在區別的是沒有戰車兵。

那麼就是說,騎兵編製裏麵存在步兵這個兵種?是的,騎兵部隊裏麵確實存在步兵,隻不過使用騎馬步兵代替。

不過,自古無論是騎兵,還是有了戰車、坦克之後,一樣是存在步兵的編製,真不是叫騎兵部隊或裝甲部隊就沒有步兵,甚至步兵在其中占的數量一點都不少,等於曆來就是混成部隊。

衛桃升官接手了一個未滿編的“旅”,看完名冊又實地走了營地一圈,不得不感歎戰時就是這麼一回事。

這個未滿編的“旅”在冊人員為七百餘騎兵,五百餘騎馬步兵,再算上照顧戰馬以及各種輔助人員,總人數約一千八百人。

騎兵和騎馬步兵都歸於戰兵,其他人在必要的時刻可以拚命,問題是他們並不算戰兵的一員。

戰兵與非戰兵的區分不止是在名稱上,其實就是素質的差距,說更明白點就是從訓練度到裝備都存在明顯區別。

“敵軍總數十八萬?”衛桃不久前剛知道這個消息。

換作是衛軍的一員,別說是十八萬,敵軍有個三五萬都能被嚇尿。

畢竟,衛國最高光的時刻也就是起兵三個軍團的三萬七千五百兵力,他們被赤狄暴揍了一頓,遷都衰弱之後就再也沒有出動過三個滿編軍團,更加沒有再擔任過盟主,出戰是充當小弟的存在。

十八萬的聯軍之中,八萬是楚軍,宋軍有五萬,第一次參戰的越軍一樣是五萬。

因為已經成為旅帥的關係,衛桃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知道八萬楚軍有兩萬進入“宛”城,有三萬分散在“宛”城周邊,剩下的三萬看顧位處“陽陵”的輜重囤放點;五萬宋軍位於“長葛”的方向,其中的三萬距離“新鄭”應該不到二十裏;越軍則是四萬駐紮在“製田”區域,一萬留在“菟氏”看管後路。

那麼一看,原軍好像對聯軍的部署了如指掌?事實上也是這樣,原軍派出的斥候非常多,可能無法百分百掌握聯軍各部的動向,對於聯軍的大部隊在哪則是時刻監控著。

聯軍沒有合兵一處?能夠看成楚國已經不再作為聯軍的絕對核心,沒有絕對核心的聯軍注定不存在協同作戰,知道盟友有難會不會相救都是一個問題。Lωxδ9

“我軍先攻楚軍,再戰宋軍?”寧興是衛桃這個‘旅’的監奄。

所謂的監奄就是後勤管理人員,自然需要先搞清楚軍隊接下來的任務,好提前做好一應該做的準備。

衛桃之前跟寧興並不認識,暫時也還沒有過完成磨合。

不過,原軍完善的官職製度以及培訓流程的作用擺在那裏,哪怕同僚完全陌生,他們僅是各盡本分就不會讓團隊垮掉。

“先攻楚軍。我部西下潁水,襲擊楚軍輜重。”衛桃給出了答案。

楚軍將輜重囤積在了“陽陵”,也就是後世的許昌市附近。

衛桃在會議上聽到一個猜測,高層認為昭固救援“新鄭”的決心有限,否則不會把輜重放在距離“新鄭”一百八十裏之外的“陽陵”。

其實,就是楚軍的輜重一直被針對,著實讓他們怕了。

“宛”跟“陽陵”的距離比較近,可是也有八十裏左右。

基於各自距離的關係,軍事會議上還有另一個說法,楚軍吃夠了原軍騎兵襲擾的苦頭,一再丟失輜重讓昭固不敢將囤放地點安置得離主戰場太近。

衛桃所部接到的命令就是前往襲擊位在“陽陵”的楚軍輜重囤放地,要求在一天之內必須抵達,同時對楚軍囤放地實施有效攻擊。

“此地,敵軍守軍三萬。”寧興自己就是管理後勤輜重的負責人,明白楚軍既然那麼重視物資的安置,守衛必定非常森嚴,想一擊奏效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他們需要清醒的是“陽陵”並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作為一個地名。

如果是城池的話?想必原軍高層也不會隻想用一個“師”的騎兵就破壞掉。

正因為“陽陵”是一個地名的關係,哪怕楚軍有構建營寨,隻要不是用城牆保護起來,攻打的難度總該比城池要低不少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