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智瑤教子(3 / 3)

智氏的常備軍就是吃軍伍這一碗飯,他們三天一小練、五天一大練,小練不一定是操練軍陣,大練則一定是操練軍陣,很多士兵聽到什麼指令,腦子裏就清楚自己應該幹什麼了。

交戰狀態下變陣這種操作?當下諸侯國的軍隊都能幹,一切隻因為入伍有前置條件,他們平時鍛煉殺人技巧,不止一次入伍納賦,給習慣成自然了。

在“濮陽”有不少探子,他們肯定知道了原軍鬧出來的大動靜,隻是無法確定為什麼會鬧出那種動靜。

所有人能夠確認的一點就是,原國接下來必然會有大動作,有鑒於楚國那邊也在厲兵秣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幾乎就是昭然若揭了。

“糧秣可供大軍食用半年,一應兵甲器械亦在源源不斷而來。”孫武這一次也會南下。

原國有一個產糧區在“濮陽”附近,當地本身就有糧食儲備,調動自然不難。

同理,“濮陽”跟“鄴”的距離比“邯鄲”還更近,軍械運輸一樣沒有難度。

之所以是糧秣先運輸,純粹就是駐紮狀態之下,糧食比軍械應該早做儲備。

“楚軍先頭部隊已出國境?”智徐吾這一次同樣會南下。

孫武先點頭,隨後說起了楚軍的動向。

孫武是國尉,擔任的就是參謀的作用,大量送來的情報會先送到國尉署,經過甄別與過濾才會送到智瑤手上。ωωω.Lωxδ9.org

因此,孫武並不是一個人,國尉署有著一幹屬僚。

有那麼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就是甭管有沒有用,每一份情報都會一式兩份進行留檔,一份在國尉署,另一份送到宮城給宦者令。

現在知道宦者令在春秋時期為什麼顯得位高權重了吧?因為直接幹係到一國之君的生活質量,還涉及到了很多信息掌握。

在智瑤抵達“濮陽”半個月後,受到征召的部隊盡數抵達,又有先鋒率先開拔,智瑤所在的中軍也出發了。

他們會前往鄭國地界。

而在此之前楚軍分為兩路,一路刻意到宋國的都城“商丘”附近溜達了一圈,隨後再跟進入鄭國地界的主力會合。

當前,約有二十二萬楚軍已經駐紮在“新鄭”附近,還有楚軍在陸陸續續北上。

“越國已向莒國宣戰?”智瑤得到答案點了點頭。

勾踐這麼幹,既是想要避免在原國和楚國的交鋒中站隊,何嚐不是趁著兩個當世強國無力幹涉進行擴張呢?

又是半個月後。

智瑤率軍抵達距離“新鄭”約二十裏的“菟氏”。

在此之前,有一支數量約在五萬左右的楚軍前往“虎牢”挑釁,得到固守不出命令的守將並沒有做多餘舉動。

“原以為一路前來絕無平靜,未曾想楚軍不做襲擾。”智徐吾說道。

孫武說道:“我軍嚴整,偵騎四出,斥候遍布。”

那個就是答案了。

大軍出征在外,嚴格偵查周邊,前路更是反複確認狀況。

很多時候就是“我發現了你,你也發現了我”,再想搞一些小動作就該悠著點了。

智開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天下誰人不知父上用兵之能。”

正在觀看列國情報的智瑤看了一眼智開,視線重新落在了一份情報上麵。

“秦國起兵五萬,代國起兵兩萬,合兵進犯原國西部。”

原國對北部的偵查得到一個比較怪異的線索,趙氏像是不單獨行動,北部竟然沒有大軍活動的跡象。

“偵騎已經出國境百裏探查,還是一點大軍活動的蹤跡都沒有?”

考慮到騎兵短途趕路的速度,智瑤認為趙毋恤在搞事情呀。

那是很顯然的事情,從多麵發起對原國的進攻,遠比隻從南邊和西邊有攻勢更能牽扯原國的精力和兵力。

他們是聯軍,有三個指揮中樞。

這個也是一個國家對上多個國家的難處之一,人才就那麼多,哪怕兵力和資源足夠,由誰去指揮哪一路軍隊就是一個不能不斟酌的問題。

聯軍有多個指揮中樞,他們每一路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指揮作戰的人也會是本國的精華人物。

不管怎麼說,智瑤已經事先做好了部署,有所改動也是某條戰線可能出現問題之後了。

原國和楚國的大軍相隔約二十裏相望。

智瑤帶來的大軍剛剛完成駐營,有楚國的使節過來了。

來的是子期,他在原國這邊可不陌生,見到智瑤並沒有行禮致意,第一句話就問:“原國僅出七萬而來,可是原國境況窘迫?”

潛台詞就是,楚國這一次會來超過三十萬的大軍,相比起來楚國才更像是一個泱泱大國。

智瑤並不會應話,真不是子期的話戳到了痛楚,有些時候君臣有別還是該講究一下的。

智氏的一個年輕人先發出笑聲,隨後說道:“敢問,楚子複成蠻夷?”

呃!?

。您提供大神榮譽與忠誠的我在春秋做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