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寡人有個夢想(1 / 2)

如果範蠡誠心效力原國,戰略眼光方麵就顯得有些差,或者說不明白原國君臣玩的並非爭霸的那一套。

換作範蠡是帶著使命前來原國效力,意圖則是表現得太明顯了一些。

“範蠡是楚國派往越國的高級間諜一直沒有被實錘,應該是認知不足和眼光狹隘造成的問題?”智瑤心想。

原國還是很希望能夠吸納他國人才的!能夠增加己方優勢的同時,何嚐不是在削弱他國呢?

智瑤在吞並齊國期間重用了司馬穰苴就是在釋放願意接納他國人才的信號,後來又聘用了孫武。

司馬穰苴和孫武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兩位,其餘有真材實料的人並不少,隻是名氣不如司馬穰苴和孫武而已,

隨後再接納範蠡,一樣是在對列國釋放信號,相信有才而得不到施展的人,他們接收到原國的信號後,懷才不遇之下會選擇原國吧?

以前智氏沒有化家為國,想來投效的人存在顧慮。那種顧慮就是不想成為家臣。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投效智瑤將是國家之臣,肯定會免去很多人的顧慮。

智瑤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目前原國的優勢不少,包括統治的疆域麵積,人口以及資源,更早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有那麼一個卻是有點缺乏。

“使宇內歸一乃是寡人必行之事!”智瑤說得斬釘截鐵。

參與會議的人都是核心高層,像範蠡這一類沒有經過考驗的人則是不在場。

原國有兩個特別的地方,一個是“黃父”用來教書育人,另一個則是“鄴”這個工業城池。

智瑤說道:“疆土歸一或易,人心歸一難也!”

有人已經聽懂智瑤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無非就是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灌輸學子大一統的相關思想。

管夷吾的大一統,著重提到“一王”論,幹的事情就是尊王攘夷。他說的王是周天子,等於說齊國可以代表周天子統率萬民。

曾子現在已經出生了,跟曆史上一樣成了孔子晚年的關門弟子。他關於“大一統”的理論是繼承自孔子,兩人對大一統的觀點卻是不一樣。

因為看多了戰亂帶來的民生疾苦,又很清楚周王室根本不可能再次征討天下,曾子追求的大一統並不限製在周天子身上。

要說誰對大一統講得最明白,顯然就是孟子了,認為誰能結束戰亂,使得天下萬民不用再曆經戰亂之苦,再施以仁政的話,誰就是聖人。

智瑤哪怕知道曾子在衛地,不是那麼關注為前提,會不會知道有說過大一統理論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智瑤聽到司馬穰苴提到曾子,聽說了曾子關於大一統的論點,不可能沒有產生興趣。

“曾參屢次拒絕為官,聘之難也。”司馬穰苴說道。

在魯國時,曾參一再拒絕三桓的招攬,後麵為了避禍遷徙到衛國。

生活在衛國時,曾參曆經了智氏吞並衛國,一度想要再次遷徙,發現智氏對黎庶比較友善,衛地變成智氏治下非但生活質量沒有變差,乃至於有點蒸蒸日上的趨勢,選擇留下來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自己的見聞。

司馬穰苴有代表智氏派人前往招攬,遭到了曾子的拒絕。

楚國、鄭國也有派人聘請曾子為官,一樣遭到了拒絕。

“儒曰萬民,福祉為上。”智瑤講的不是孔子首創的道理,曆代的‘儒’都有這樣的追求,強調使用禮教實現。

智瑤又說道:“寡人親往!”

這一下,眾人震驚了。

他們終於看清楚智瑤對思想傳播的重視,隻是依舊覺得智瑤親自前去聘用曾子有點誇張。

智瑤難得聽說有人提出大一統理論,並且還活著,沒有可能不會動心的啊!

至於曾子是魯人?他現在生活在原國境內!

可能是為了表達出誠意,智瑤也不管現在到處冰天雪地,做好了相關的安排就出發。

二十天之後,智瑤出現在一個村莊外圍,遠遠地能看到村子裏冉冉升起的炊煙。

當然了,肯定早有人過來排查,盡可能不驚動村人的情況下排除掉一些隱患。

微服出訪這種事情,藝術加工的作品看一看就行,千萬不要去當真。

一支數量約在三千左右的隊伍靠近,村子裏的人很快就被驚動,一開始並不清楚來人是誰。

“此乃原國,何人敢犯?便是有膽,何人可進犯此處。諸位無需驚慌。”曾子說話的對象是村民。

他們生活的村子並不在與他國的交界處,距離他國數十裏之遙呢。

從那些話能看出一點,不管曾子對原國的感官怎麼樣,起碼十分明白原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強大。

曾子安居之後,時隔一年就開始幹教育育人的事情,不止收了村子的人當學子,遠近的城邑或村落的人得知這裏有人在幹有教無類的事業,一樣有人過來求學,使得曾子在附近有了比較大的名聲,村民也是非常尊重。

村正並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