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了三萬四千多人,主要攻打的目標是魏氏。
不管是誰投書,書裏寫的內容非常靠譜,鄭國必須把魏氏打崩,哪怕沒有全殲也要爭取消滅更多。
原因?一再針對鄭國的是魏氏,隻要給魏氏造成更多更大的損失,對鄭國隻會是好事。
或許,隻是或許,能夠阻止魏氏繼續針對鄭國,對吧?
認知足夠清晰的鄭國君臣,他們能不紅著眼要跟魏氏拚命嗎?
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是這種天氣下交戰,魏氏的優勢將被全麵抵消,皮甲被水泡軟,陣勢無法擺出來。
晉軍的優勢在哪?拋除裝備上的差距不提,主要是晉軍的紀律太好,組成軍陣遠比列國更加嚴謹和不容易崩潰。
在亂戰之下雙方是一種半斤八兩的狀態,但凡鄭軍肯拚命的話,說不定能贏呢?
“報!南麵楚軍殺來!”
魏駒聽得腦子裏響起了一聲“Duang”,好歹是穩住了心神。
什麼情況?楚軍為什麼要主動進攻魏氏……,或者說怎麼會主動進攻晉軍?
那是在魏駒的視野之外,有“魏軍”先去攻打楚軍,並且還有刺客以魏駒的名義求見楚君章再刺殺未果。
楚國令尹白公勝是一個易怒的人,遭到攻擊,君主又被刺殺,怎麼可能不做報複?
“報!智氏來襲!”
魏駒的耳膜在回蕩自己的心跳聲了。
沒有多久……
“報!韓氏來襲!”
隨後,又是有人前來稟告,狐氏、鍾氏,乃至於宋軍、越軍……,反正是有一方算一方,好像全世界都跟魏氏成了敵人,湊堆前來攻打了。
“哈哈哈!”魏駒發出一陣大笑。
形勢那麼糟糕,怎麼還笑得出來?
在眾人一臉不解地注視之下,魏駒看似冷靜地說道:“魏氏何德何能,竟可為天下敵?必是有人設此亂局,瑤、庚……諸君,皆遇此番之事。”
也就是說,絕對不止魏氏被圍攻,其餘人也是遭遇相同的情況。
應該說差不多吧?隻是展開對魏氏攻擊的軍隊數量最多。
真實不虛的就有三萬四千鄭軍,還有約一萬楚軍,智氏包括偽裝以及擺明陣仗來攻的部隊則是動用了兩萬。
還有一支約三萬的鄭軍正在用盡可能快的速度向戰場接近,他們到來之後也會立即實施對魏氏的攻打。
那麼,情況沒有變化的話,一共會有接近十萬大軍圍攻魏氏。
隨著時間的消逝,事態的進展讓一再接收到各處戰報的魏駒感到不對勁了。
亂局之下,很多情報很難傳遞,甚至有許多局部是處在失聯的狀態。
能夠傳遞到魏駒手上的戰報,沒有一個好消息,不是某處營寨被攻陷,便是哪座營寨快支撐不住了。
最為讓魏駒注意的是“冒充”智氏的那一支敵軍非常猛,連續攻城拔寨下來,有四座營寨已經淪陷。
鄭軍拚命之下,取得的戰果比智氏還要好不少,才會讓魏駒隻是感到困惑,沒有最終確認那支智氏的部隊根本不是什麼假冒的。
盡管還是處在“戰爭迷霧”的狀況下,魏駒還是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機感:“不能這麼被動下去了!再繼續下去,敵軍都要打到中心營盤。”
難道是魏駒太蠢嗎?到現在還沒有察覺到是智瑤設計了這一切。
並不是的呀!
以前沒有人這麼幹過,遭遇到這種情況之後,有沒有相關的例子可以借鑒,著實太重要了。
要不然怎麼說“以史為鑒”呢?就是遭遇到什麼事,能夠套用再得出事實的真相。
魏駒開始做調動,想要集合一支三千的精銳,保護自己突圍前往智氏營地。
他們事先知道諸侯在智氏的營地,想當然的是要解決當前亂局,需要先跟諸侯見上麵。
所以,不止魏駒想去智氏的營地,有些人早就付之行動了。
視實力定論,好些想去智氏營地的人,他們的自保實力太差勁,走到半路被殺紅眼的人碰上,根本不問歸屬就是一陣拚殺,倒在了半路上。
魏駒在三千精銳的保護下,一路上可謂是曆經千辛萬難,靠近智氏的營寨卻是被擋了下來,哪怕魏駒露麵都沒有被放進去。
“速速稟告,魏駒來也!”程武心跳速度非常快,小聲吩咐心腹趕緊去對智瑤彙報。
送上門來了呀?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