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了,像衛國這種苟延殘喘的話,想必不是大多數君主所想要的?並且絕大多數君主也辦不到。
智瑤進入“沫”接受衛國君臣的接待,隻是後麵衛君起以及南子並沒有繼續親自招待。
主持招待智瑤的人是衛國大臣曾參,聽說是孔子的門徒之一?
智瑤從未見過曾參,並且對曾參怎麼會從一名魯人變成衛國的大臣,著實是一點了解的興趣都沒有。
隻是呢?曾參這個人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孔子臨終前有對曾參托孤,目前孔鯉就是由曾參來進行照顧。
至於說曾參為什麼會在衛國擔任大臣,主要是魯國比原版曆史更亂,亂到幾乎無法安穩生活的地步。
那個是因為盜蹠被堵在魯國境內,給予魯國造成的破壞和影響都比原版曆史更大,別提智氏在期間也扮演著一些不光彩的角色。
南子得知孔子的很多門徒在晉國智氏做事,考慮到衛國不堪的現狀,想盡辦法才將曾參邀請到衛國,為的就是一旦智氏想針對衛國的話,鑒於孔子門徒的團結好歹有人能給曾參通風報信。
其實,姒姓曾氏到衛國是遲早的事情,曾參不過是提前過來了而已,並且因為種種原因關係才在衛國的發展起點挺高的。
“鯉?”智瑤後麵得知孔鯉被曾參照顧,徹底明白衛國在搞什麼了。
純粹就是隨行的門徒後麵一窩蜂跑去曾參那邊,很難不令智氏的其餘人詫異,一問之下很容易找到答桉。
輔果不無擔憂地問道:“此些人等私情過甚,會否阻礙我家大計?”
自從知道智瑤要搞化家為國之後,輔果著實是熱情高漲,從本來單純的懼怕智瑤,演變成為懼怕中帶著絕對的尊敬,做事賣力到超乎想象。
智瑤覺得肯定會有妨礙,隻是……,衛國也就那樣,一點浪花都翻不出來。
事實上,除非是具備橫掃天下的實力和契機,要不然智瑤真不會對衛國再接著怎麼樣的。
留下衛國挺好,能夠體現出老智家尊重傳統,以後再兼並他國時,諸侯想著還能有混吃等死的日子能過,抵抗意誌怎麼都會降低一些。
智瑤略過輔果的問題不答,視線看向了坐在對麵的中行寅,說道:“如若兼並齊地,齊人可能愛我?”
飽含做事熱情的輔果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很多時候,上位者沒有下達命令就是下了命令,對吧?
輔果心想:“不行,我一定要好好盯著那些門徒,免得真壞了我家的大事!”
時隔十多年之後,中行寅看上去太老了,早就沒有了在晉國擔任卿位的意氣風發,不止顯老,還能看出曆盡滄桑。
“齊人如何不愛?怎敢不愛?”中行寅在半個月前秘密抵達‘沫’這邊,一直在等待智瑤的出現。
他們在這裏見麵的理由太簡單,哪怕老智家就是要吞並齊國,一些裝模作樣總該繼續進行下去。
之前,中行寅都跟智瑤商量好了,完成對東來之外的齊地兼並,要辭去所有的職務好好養老。
至於說,智躒那一輩答應要歸還中行氏封地的事情?中行寅那是一個字都沒有再提,相反得知智瑤要搞化家為國之後,變成不打算養老,還想著要繼續發光發熱。
一個家族搞化家為國不但對諸夏是大事件,其實對老智家無疑更是天大的事情,但凡屬於家族的一員,得知有這麼重事情誰不激動呢?
如果幫不上什麼忙?他們得到提醒會老實低調地做人,為的就是無法幫忙,極致約束自己不給家族添加任何麻煩。
有做事能力的話,能喘氣誰不想幫忙出一把力氣?
其餘不知道消息的族人怎麼樣不提,老智家的核心階層很快進入狀態,以至於一些人察覺到了不對勁。
所以了,智瑤幹脆沒有隱瞞自己這一次向東的意圖就是要兼並齊國,用一項真實的行動掩蓋老智家的某些不正常。
見麵的短暫寒暄,之後就是中行寅在介紹齊國公族的各種亂象,免不了又會提到東來那邊的情況。
姒姓陳氏的複國造成極大轟動,一開始誰都在關注楚國會有什麼反應。
結果,楚國根本就對姒姓陳氏複國采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搞起了內部的整肅,殺得那個叫屍山血海。
既然楚國沒有動靜,其餘諸侯在想什麼不重要,他們被國人暴動、奴隸起義和頻繁刺殺搞得自顧不暇,隻求沒人去搞他們,哪有膽子再多管閑事。
“陳氏移民出海甚眾,乃聞與吳血戰於東海(渤海)。”中行寅講了一個勁爆的消息。
什麼啊?
海戰???
多稀奇的事情,早幾年前齊國就與吳國在渤海爆發海戰,當時是以齊國取得勝利落下帷幕。
那也是諸夏曆史上的第一場海戰。
所以,哪怕這一次吳國與姒姓陳國爆發海戰,其實就是第二次而已。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兩次海戰都是吳國與姒姓陳氏的較量,並且吳國兩次都輸了。
他們進行海戰的主力是“舟”款式的船。
齊國的船最大,主力長約二十三米,寬約三點五米,能夠裝載士兵、船工近百人,其船身狹長,分為兩層,下層是庫房和船工劃槳的艙室,上層運載作戰士兵的大舟,正式名稱叫大翼船。因為造型太長又狹窄,其實就是一種大型的舟了。
吳國的船與齊國一比則是比較小,隻有吳國的也就有了吳國與齊國的海戰是“水軍與海軍之戰”的說法。
事實上,吳國的旗艦“餘皇”號就比齊國的大翼船稍微大一些,水麵有著兩層的結構,也就是後麵樓船的雛形。
所以“水軍”是吳國一方,齊軍是“海軍”來著。
現在船隻都叫什麼?吳國的取名: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戈船等不同類型。其中大、中、小三翼是吳國水軍中的主力戰船。
其餘國家會有自己的命名。
對吳國比較要命……,或者說尷尬的地方還有一點,他們被姒姓陳氏騙了不少舟船和水手,雙方展開海戰的期間,屬於吳國的水手操持著原本屬於吳國的舟船與吳水軍進行了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