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樹欲靜而風不止(1 / 2)

話說,智瑤在智躒在世時為什麼不拿出各種計劃?

這個跟人在每一個階段的身份定位有關。

當時的智瑤還不是世子,計劃書倒是能拿出來,問題是執行者不是智躒本人,便會是作為世子的智申,身份不夠的智瑤在天然上隻能在旁邊幹瞪眼。

那不取決於能力的高低,隻跟身份差距有關,講究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的法則。

不要小看名正言順的重要性,事情能不能辦成,會遭遇到多少質疑或多大的阻力,曆來就是跟名正言順有關。

比如說,一名大臣再有能力,他行使一國之君的權柄,幹得再好依舊是會遭到詬病,少不得有個權臣的稱號,換作一國之君去做則是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成了世子的智瑤可以更加名正言順地行使一些權利,不止在人手的調動上,連帶物資的調配,各種方方麵麵的運作無外乎是行使本該有的權柄,不算是被賦予,更談不上什麼侵權。

“核查我家農田數目,務必不使有錯漏之處。”智瑤當然知道農業才是根本。

他之前從軍隊開始搞,其實還是權柄方麵的問題。

訓練軍隊得到家主的認可與允許就行了,掌握家族農業信息,包括想對農業生產進行幹涉,真不是一個嫡係子孫就能幹的事情,哪怕這個子孫受到再多再大的寵愛,不行還就是不行。

博覽道對於智瑤成為世子之後開始有各種動作有點心理準備,應下來之後,說道:“聽聞‘元戎’提議厘清田畝。”

啊?有這事呀???

智瑤還真不知道。

近期,智申一直被喊去宮城開各種會,回家之後沒有提起趙鞅關於厘清各家族田畝的事情。

要說最近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事,其實就是狐氏歸國,狐解得到了下軍將的任命。

智瑤這些天窩在家裏,重新審閱早就在做的計劃書,怕的就是有什麼疏漏,幹起了查遺補漏的活,對外界的消息關注就少了。

“何處聞得?”智瑤問道。

博覽道答道:“偶然由魏氏之臣得知。”

現在是魏氏正麵扛趙氏,他們的各種動作會有點多,肯定是故意傳出趙鞅要厘清田畝的事情,真假就有待證實了。

智瑤心想:“如果是真的?我那未來嶽父還真的是夠莽啊!”

厘清田畝是幹嘛的?

首先,各個家族會將根本實力,也是最重要的秘密暴露出來。

一切隻因為被知道有多少農田就代表能被預估可以出產多少糧食,稍微的估計一下也能猜測出家族中有多少“士”和“徒”了。

糧食產糧和擁有多少軍力被知道,沒有安全感隻是其一,實力擺在了明麵,不等於告訴有敵意的家族:好了,我就這樣。想收拾我?上吧!

博覽道彙報完該彙報的事情,告辭離去。

這個也是老智家的新變化之一,家主該知道的事情,世子也會得到彙報。

以前老智家可沒有這種規矩,智申和核心族人、重要家臣對智瑤有太多的期待,給予了智瑤作為一名世子已經超額的權柄。

“趙鞅要厘清田畝的事情傳開,國內會群起洶湧嗎?”智瑤已經從魏氏在傳話,看出魏氏是反對的態度。

魏氏不會悶頭就上,他們肯定會跟智氏取得共識,再拉上別的家族。

韓氏到底會有什麼行動?他們是繼續跟趙氏保持步調一致,還是自己拉出大旗,或是靠攏向智氏和魏氏?

其餘的家族?厘清田畝對國君有利,公族估計會在晉君午的示意下配合趙氏;中小貴族再怎麼憤懣,一時間也不敢瞎嗶嗶,會等魏氏和智氏上了,他們才跟在一旁吆喝。

“不管他們,我家做自己的事情。”智瑤合上了處理完的農業發展計劃,站起來伸了一個懶腰。

要不是近期特殊,智瑤真不想一直在“新田”待著。

作為都城的“新田”幹什麼都會被窺探,智瑤要做的太多事情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

比如說,針對各種水車進行試驗,挑出最合適的那一款進行量產。

然後,各種犁的試驗,還是選出最合適的款式。

再來便是需要去實地觀看,看看能不能身曆其境讓智瑤腦子裏有靈光一閃,想到什麼工具沒有被“發明”出來,趕緊給補上空缺。

智瑤一直都堅信一點,新工具的出現並使用就是一種科學上的進步,並且那些新工具的出現不止會讓做很多事情變得更加便利,其實也是在推動新型思維的誕生。

新工具的出現肯定會對生產力的提升有幫助,關於這點不需要有任何的質疑。

拿各種用來投入木工的工具說起,智瑤在搞東搞西的時候“發明”了什麼,工具在老智家得到推廣,製造某件產物的效率簡直不要增加得太快,好多之前做不出來的東西也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