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俺的靠山比你們硬(4200)(2 / 3)

以前晉軍出征,參戰人員還是能夠很闊綽,一名戰兵帶上至少兩個隨扈,主要是保管糧食以及其它物資。原因嘛?納賦除了要自行武裝之外,還要自帶糧食。

作為“主人”的一方,能決定的就是自家要出動多少輔兵,帶上應急用的糧草以及軍械等等。家族的規模越大,攜帶的軍需物資就會越多,反之亦然。

好多夥伴根本沒有見識過這種場麵,保持著很高的興奮點,大喊大叫的事情卻是不敢做的。

有一些‘司馬’乘車在大軍之中來回巡視,一旦發現誰搞東搞西,輕的就是口頭警告,重的除了拉出去砍腦袋又能是什麼。

他們每的行軍裏程大約是二十五裏到四十五裏,是快或是慢純粹看路況。

路途上,智瑤注意到一個叫“燕”的諸侯國,聽到的時候有些發愣,納悶燕國不是在遼東那邊麼,怎麼跑到中原腹地來了。

後來,智瑤才知道這個“燕”是南燕,一個異姓諸侯國,也是一個不入流的型諸侯國。

“燕國好像跟中原諸侯失聯數十年了啊?”智瑤知道老智家的封地有跟燕國接壤,隻是雙方沒有過聯係,真真也是一件怪事了。

他們行軍到“曲濮”地界時,前方傳回來消息,講的是趙鞅所部已經跟齊軍和衛軍已經發生交戰,戰事爆發的地點在“漕”那邊。

一夜裏紮營,智瑤得到智躒的召喚。

“我予你二‘旅’。趙氏子、魏氏子、韓氏子皆有一‘旅’,合為一‘師’。”智躒看上去笑眯眯,給予智瑤兵權,具體任務卻是沒有。

所以,這是要讓家夥們自己發揮發揮?

智瑤還知道一點,同時也是智躒創造機會讓自己去收服幾個弟,能讓多少人心悅誠服看能力!

二代都是從孩童時代就開始競爭,過程中未必會有多麼血腥,可能結交到誌同道合的摯友,也有可能產生幾個一生之敵。

這個“一生之敵”在以往並不是什麼死敵之類,頂多就算互相不服氣的競爭對手。

然而,到了智瑤這一代人之後,很多事情正在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原因當然是趙氏對範氏、中行氏下了死手,互相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於互相打壓,儼然已經到了非生即死的地步。

智瑤獲得三個“旅”指揮權的同時,第一時間對部隊的各層軍官進行調整,調走一些根本不熟知的人,換上了帶來的夥伴。

同時,智瑤讓子貢和子路好好地調查部隊的構成,無法將四十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納賦者剔除,能做到的就是將他們調離原有建製,編成了一支由老弱組成的團隊。

沒辦法的事情,納賦就是那麼一回事,基本是父輩死了兒子頂上,導致現在列國不缺少年兵;有許多老年人則是後輩沒有成長起來,他們隻能拖著老邁的身軀繼續為家族履行納賦的義務。

“公孫,四十歲者不過三百之數,十八歲以下者六百餘。”子貢其實不理解智瑤為什麼要那麼做,執行命令也就是了。

所以,智瑤麾下三個“旅”四千五百士兵,裏麵就有九百左右老弱?

子路一開始也不是那麼明白,後來發現剔除老幼簡直是一種明智的安排,暫時還沒有爆發交戰,能體現出優勢的地方在於行軍方麵。

簡單的來,人的一生都有身體素質的巔峰時刻,一般是在二十歲到三十五的時候,該階段不止體力方麵足夠,力氣和意誌也是最強的階段。

十八歲以下的士兵,他們不但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經驗方麵也是絕對的缺失。

四十歲以上的士兵,他們的經驗是足夠了,可是身體素質已經下降,一些人甚至因為經驗累積過了頭會變成兵油子。

子路覺得自己又獲得了軍事知識上的一個竅門,僅僅是明白士兵的構造對軍隊的重要性,不啻於是發現了一座寶藏!

所以了,子路對於提出保證士兵素質盡量一致的要求,心中認為智瑤就是一個善於軍政的人物,想著什麼時候智瑤有空,兩人好好交流一下用兵的心得。

事實是什麼?智瑤未必有多麼會用兵,一些軍事常識還是懂得的。簡單就是身體力行未必,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則是蠻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