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智氏之難(3 / 3)

趙鞅囚禁了趙午?這是趙氏要對邯鄲趙動手的先兆呀!

其實,智申對智宵不回應智瑤的問候有點不喜,聽到消息注意力立刻轉移,一副吃驚的模樣,問道:“為何呀?”

而智瑤對智宵不待見自己早就見怪不怪,甚至還覺得這樣挺好,不然以後搶家主之位,怎麼好意思?

了解什麼是“王侯將相有種”的話,在春秋時代會知道出生在貴族家庭是多麼值得慶幸。

智瑤現在就在想:“盡管隻是六年,我實在看到了太多非貴族的悲慘,幸好我魂穿到了貴族家庭,有點不美的是還有一位兄長。”

在春秋的社會環境下,奴隸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普通人想要成為一名“士”還有機會,一名“士”想要成為一國的“大夫”則至少需要努力三代人。

普通人成為“士”需要看運氣,尤其是要看在哪個諸侯國。

在其他列國基本是貴族的後代從出生開始就含著金湯匙,從此可以衣食無憂。而如果投胎時運氣沒那麼好,生在一個黎庶之家,那麼這樣的人幾乎沒有可能使自己的階級得到提升。

想以普通人獲得“士”的位階,首先要看是不是是“羨”。而這個“羨”就是一種亦農亦兵的角色,他想要成為“士”之前要先成為“徒”,“徒”則就是有成為士兵參戰資格的人。

如果連“羨”都不是,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還是幸運,哪天被本國交由他國作為奴隸,不但自己一輩子無法翻身,有幸能有後代連帶子子孫孫都會是奴隸。

為什麼說在晉國的機會更多更大呢?當然跟晉國的軍製改革有關了。

晉國設立三軍六卿製度已經百年的時間,卿位家族就是一“軍”的將或佐,家族的主要責任是在國家需要用兵時,拉出足夠的士兵組成編製完成自己的責任。

其他家族同樣需要納賦,也就是出動軍隊參與國戰,謂之為“賦”,也就是交“血稅”。

所以了,貴族需要完成自己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他們也就需要保有足夠數量的士兵,免得無法完成納賦遭到削減封地。

這樣一來的話,晉國貴族為了完成納賦額度,肯定需要武德充盈,自發地從封地裏挑選青壯來進行訓練,大量的“羨”也就出現了。

智瑤尤其要感謝是魂穿到晉國!

理由相當簡單,其他列國遵行宗法,嫡有長,則以長嫡子。

什麼意思?就是一個家族有嫡長子的話,無論那個嫡長子再怎麼不堪,未來家主還是會由他去坐。

晉國不一樣,有過多次嫡長子接任一家之主位置的例子,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身有殘疾的韓無忌主動讓位給自己的胞弟韓起。

另外,晉國各家族之間的競爭很大,再來就是非常殘酷,迫使各家族必須往仔細了挑選未來家主的人選,形成了“長無德行,次可代之”的觀念。

那個“德行”含括非常多,反正在晉國以才能為重,再來便是道德,概括起來就是要“賢”。

所以了,晉國的家族認為情況緊急的話,會選擇立賢不立長。

智宵看自己的父親陷入沉思,轉頭很是嫌棄,甚至可以說看自己胞弟智瑤的眼神裏帶著怨恨。

自家兄弟,能有什麼仇,非要用怨恨的目光去看呢?

說起來跟智躒和智申有關。這一對父子偏愛智瑤,偏愛到了忽視智宵是嫡長子的地步。

那麼,逐漸長大的智宵哪怕自己不多想,他身邊的人難道還不會各種擔憂,進而再向他灌輸一些智瑤威脅到家主之位的思想嗎?

“你二人近日不可出門。”智申說完就急匆匆走了。

智宵看了一眼遠處的箭靶,又掃了一眼台狐,一聲冷哼也走了。

遠處的箭靶之上,靶心上插著幾根箭矢,它們都是智瑤從十米之外射中。

“公孫失卻肚量。”台狐之所以那麼評價智宵,隻有一個原因,若是以後智瑤別出的話,他將會追隨智瑤前往小宗擔任家臣。

麵對台狐那麼說,智瑤看著遠去的智宵背影,心想:“盡管我有祖父和父親的偏愛,還是要表現出足夠的智慧與能力,才能窺視家主之位啊!”

https://www.biqiuge8.com/book/30444517/674467125.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