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蒸汽機車2(3 / 3)

“那位是張小榮吧?”徐梁看到陪在末座的年輕人。

雖然隻是因為功勞見過一麵,但因為玻璃廠帶來的極高利潤,使得他並不容易被人忘記。

“正是微臣。”張小榮連忙起身行禮。

作為陪客,很多時候隻是個擺設,沒想到竟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

“你不是調入工部任主事了麼?”徐梁笑問道。

“回陛下,臣是京師大學堂的客座教授,今日來給一年生講實驗方法的。”張小榮是最早對實驗進行係統歸類的人,並且寫了一本小冊子,從而得到皇帝的青睞。

雖然這本冊子在某些尖酸刻薄之輩口中,成了“加加減減,上上下下”的廢話集錄,這的確符合科學實驗的特征:實驗無非就是在不同條件下取得不同的結果,加溫降溫,加壓減壓,記錄測量結果,大量工作都可以由學生操作。

張小榮也不以為怪,甚至用這些挪揄之言作為記憶口訣傳授給學生。等他知道宋應星在江南研究化學。更是直截了當道:“化學實驗根本不用設計,有什麼東西都往燒杯裏扔就是了。”話雖偏頗。卻也形象,隻是扔的方法比較講究罷了。

“不錯不錯,”徐梁道,“總結現象,探尋原理,總結歸納一步都不能少。你的實驗方法論,熊先生的公式總結,都是大明的寶貴財富。要傳給每個學生。”

眾人紛紛口稱受教。

“湯先生他們不來這裏用餐?”徐梁又問道。

“陛下,幾位泰西教授因為宗教原因,並不在食堂用餐。都是小灶做些素菜送去的。”

徐梁聽說過天主教神職人員有的在周五齋戒,不吃葷腥,以為湯若望那些人也要如此,所以並沒有細問。

真相卻是因為食堂的夥食過於豐盛。教授的例餐是六菜一湯。餐餐有魚有肉,葷素搭配。

如果還有特別需要,提前一天告知便是了。

這對於傾向於清貧修行的耶穌會教士而言實在太過奢侈,所以隻能要求“特供”。

“是不是全天任何時候都能吃到熱飯?”徐梁問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即便深夜。食堂裏也總是熱著飯菜。”

“還可以準備些糕點、零食,以便教授們隨時療饑。”徐梁道。

眾人紛紛感謝陛下考慮得如此周到。曆代重學養士再沒人能出皇帝之右。徐梁卻是始終沒有忘記,京師大學堂其實是皇家的私立大學,開銷是自己掏的腰包,收益也是進的內承運庫。

現在京師大學堂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經濟價值,但隨著蒸汽機的應用準備推廣,市場化的時間也不會太過遙遠。當然,這個推廣並非指機車車輛,而是取代大明已經有的幾台冷凝抽水蒸汽機,提高開礦效率。而且既然飛輪能夠轉起來了,用蒸汽機推動鋼鐵冶煉中的鼓風機,應用上也不會有太大難度。

至於更進一步的應用,則需要在報紙、期刊上公開之後,收羅各行業資深人員的需求。

蒸汽機被恩格斯稱為“萬能動力”是有其道理的。

想到這點,徐梁的心情比之前好了許多。再想想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定型之後十年,才有人想到把蒸汽機放到車上。從這點上來說,大明的科學家兩步並成了一步走,成就仍然不容小覷。

王徵卻是與徐梁剛好相反。

他原本對取得的成績頗為感興奮,尤其是他最得意的發明“代耕”,如果能夠利用蒸汽機這樣巨大的力量,完全可以日耕數百畝,卻不需要太多人力。但是在探查了皇帝的口風之後,發現皇帝竟然希望一台機器能有數百、甚至數千匹良馬的力氣,這期望與現實難免太過懸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