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寶島2
說起鄭芝龍這個人,就不得不說他的帶頭大哥顏思齊。
顏思齊這個人有一身出類拔萃的武藝,少年時因遭受到宦官的侮辱,殺了他的仆人,逃到了日本,開啟了他一身的傳奇生涯。
顏思齊擅長經營,又廣交豪傑,行為風格極其類似清河縣大官人,號稱東瀛甲螺。
當時明末時期,很多江南商人到東瀛長崎經商,顏思齊經常庇佑這些商人,久而久之便和當時在福建頗有影響力的大船主楊天生交好。
華人在哪裏都要開創一番事業的,更別說顏思齊這種白手起家的大佬。
所以帶著小弟,鄭芝龍等人與楊天生合計二十六人商議,歃血為盟,以華人為主體,在東瀛開創一番事業。
對,我們也入侵過東瀛。
隻不過謀事不密,事情暴露,一群人連夜出海跑路,跑到了台灣。
帶頭大哥顏思齊見到台灣島水土豐美,數不盡為開辟的荒地,覺得這是個稱王稱霸的好地方,決定在此開疆拓土,構築寮寨。
當地的土著以為外敵侵犯,便舉族進攻,顏思齊親自前去會見首領,說明自己的身份,大家對於華夏來的人並不反感,就互相約定疆界,互不侵擾。
然後顏思齊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裏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在寶島開墾了打量的土地,同時廣泛的開戰海外貿易。一代梟雄從東奔西走,逐漸趨於安定,可天不遂人願,英年早逝。
臨終前,將大業托付給了鄭芝龍,托付他繼續開發寶島,而剩下的兄弟則號稱十八芝,乃是鄭芝龍權利的核心。
而一代梟雄顏思齊臨終前所言,也非常感人,再此留念。
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創建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誌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
而鄭芝龍也不負眾望,在明末動蕩的時局下,還能在東南沿海搞得有聲有色,成為眼下似乎唯一把持著一省軍鎮大權的大佬,形同割據。
徐梁素來愛惜人才,不然像是魏鷹這樣屢屢犯錯之人,如何能得到他的重用,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徐梁對於鄭芝龍算不上信任。
大明建興二年六月,徐梁在第二軍團第五、第六兩個師的護衛下,浩浩蕩蕩開進了福建地界,直搗鄭芝龍的心腹之地。
福建巡撫吳之屏率領福建三司要員前往省界迎接,一路將徐梁護送到福州府。因為明朝在閩省沒有封王,所以也就沒有行宮,徐梁遂與徐敬業一同住在營中,在中軍帳問事。
鄭芝龍早就打探過皇帝在南直、浙江這一路情形,知道皇帝住軍營顯然是對自己信不過。然而他原本就存了極大的私心,隻以為理所當然。更何況徐梁給的原因也很簡單,現在福建佃變,恐怕田兵作亂,不能及時抵禦。
上個月,也就是建興二年年五月初,江西贛州的寧都、瑞金、石城首先鬧起淩變,田兵甚至一度攻入縣城,挾持知縣,拷打田主。
徐梁遂派出第二軍團第四師一團,前往平息。福建與江西的地理人情都甚是接近,彼此交界,那邊一鬧,這邊自然也逃不掉。
聲勢最大的佃變就發生在與江西接壤的汀州。
汀州寧化縣佃農黃通以“校正鬥斛。裒益貧富”的口號,聚眾上萬,甚至還攻克了寧化縣城,履行官府職能。
雖然汀州離開福州山高路遠,但皇帝“害怕”。誰又能什麼呢。
鄭芝龍其實更害怕。
他每次前往徐梁中軍大帳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生怕皇帝突然一拍桌子,大喊一聲:“將這賊廝給我綁了!”這絕對不是因為他有受迫害妄想症,而是太知道皇帝的秉性:貪財!
自己收取台海過路費,富可敵國。下都知道,難道皇帝不知道?
如今福建水師名義上是皇帝的,但從統帥到水手都以鄭家人自居,皇帝難道不想整頓?
更何況皇帝與韓陽一起在走日本貿易,自己也是暗中牽絆,能不惹人忌恨麼?
鄭芝龍回想當年家中貧困。過不下去日子,前往澳門投奔母舅,又因此結識了李旦,徹底踏上了走海這條路。
後來機緣巧合得以招安,封官至此,借著大明的根底幾乎壟斷了東海貿易。如今自己在福建根深蒂固,安平城更是自己的私城。藏了千萬家資。
如果要造反,肯定是會被擊敗的,到時候身死族滅,再多的銀子也買不來一條命。
現在皇帝已經走到了這裏,造反都晚了。再看看這些新軍的火銃、火炮,將近三萬披堅持銳的精兵,怎麼反?
不是我鄭芝龍沒有野心,實在是在真正實力麵前,聰明人不得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