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突破口昆山(2 / 2)

劉崧對這起案子並不甚滿意,因為虧空糧倉,最重也就是貪汙;如果抓到了官員賣糧給糧商,還可以加一條私賣公產;再算上官員自己說不清道不明的巨額家產,可以扣一條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數罪並罰,也不過是遼東戍邊三五十年吧。

“後學苟先光見過前輩。”昆山縣與縣丞兩人見了劉崧,畢恭畢敬地行了後學禮。

劉崧點了點頭,示意他們請坐,又道:“二位深夜來此,何其操勞也。”

苟先光看著陪坐的另一位禦史,心中癢癢難耐,隻得硬著頭皮道:“這位是……”

“都察院的規矩,辦案時不得單獨會見與本案有關人士。”那位禦史冷著臉道:“你們不用管我,且當我不在就是了,反正我也不是進士。”

苟先光尷尬地抽搐嘴角,想擺出個微笑卻一敗塗地。他看了一眼縣丞,縣丞也是搖頭,有如此巨大的蠟燭在場,如何說那些私底下的話?

“後學準備了一些土產……”苟先光將準備禮物推了上前,堆笑道:“還請前輩笑納。”

“太麻煩……”劉崧微微搖頭,伸手去推,卻見昆山縣頗為堅持,隻得接了下來,又取出一張表格,道:“那就勞煩縣令填了這張表吧。”

昆山縣接過一看,目瞪口呆:這表格上有送禮時間,送禮人,接受人,見證人,禮品名色,價值幾何……

這北京來的新官竟然如此嚴苛麼!

萬萬沒想到,昆山知縣苟先光還是單獨見到了專案禦史劉崧。

劉崧身穿製服瀾衫,就像是一個久試不第的迂書生。他知道苟先光肯定要派人盯著自己,所以早上剛出來走了兩圈,就被這位知縣“偶遇”了。

“本官尚未去清點倉庫,莫非真的已經虧空了?”劉崧直言問道。

苟先光淚涕齊流道:“前輩明鑒,下官上任之時,濟留倉就已經空了啊!”

劉崧點了點頭,道:“這是國朝情弊。明知倉庫有虧,但看著前任升遷,同在官場,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來。”

苟先光頓時覺得劉崧這位禦史實在是太通情達理了。大明官場上又不是自己這一縣濟留倉虧空?為何偏偏咬著自己不放呢!

“陛下坐鎮留都,欲有大作為。你也是運氣不好,撞在了刀口上。”劉崧滿懷理解道:“其實江南各府縣,賬目與倉儲對得起來的又有幾處呢。”

“前輩……”苟先光跪下身去,抱住劉崧的大腿:“還請前輩看在翰墨一脈的情分上救我一救!”

劉崧長歎一聲:“你自己不省事。我從北京過來,這麼多日子,你竟然都不調糧將濟留倉填滿?”

“前輩啊!春荒在即,哪裏能弄到糧食啊?”苟先光哭道:“如今牆倒眾人推,我就算是高息借糧,人家也不肯啊。”

“你去問商戶借糧?”劉崧哼了一聲:“怎這般沒有頭腦?”

“還請前輩指條明路!”苟先光哭道:“下官若是躲過此劫,必定辭官出家,日日為前輩祈福祝禱。”

“民間是肯定借不到的,但可以去找其他州縣借呀。”劉崧低聲道:“一來要跟他們講道理,再來許些好處,總是有人肯拉你一把的。”

苟先光茅塞頓開!

道理很清楚。陛下要放三把火,應天府是第一把,濟留倉就是第二把。燒完了昆山難道就不燒別處了?若是昆山真的查出來有問題,江南其他地方還逃得了麼?真正聰明的辦法就是讓昆山濟留倉案變成閹黨的誣陷,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其他州縣的清倉檢點了。

苟先光是當局者迷,人家旁觀者早就暗中備糧。等他開口了。

“再給你五日,五日之後賬目盤點清楚,就不得不開倉點算了。”劉崧道。

苟先光自然是感恩不盡。

劉崧滿意地結束了這次“偶遇”,悄悄回到了驛館,權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剛剛被頂在風口浪尖的昆山縣,突然之間風平浪靜了一般。現在大明的訪員還不敢采訪官員,隻能托請打探,想嗅出一絲異樣。因為大量人力轉移到了昆山縣,報紙上對皇帝的非難也頓時少了許多。

王明賢看完報紙。低聲嘟囔一句:“這麼輕易就被人牽著鼻子走,還敢亂嚷嚷?”他又看了一眼服侍他的仆從,問道:“義學的事辦得如何了?”

那家人道:“回老爺,已經辦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