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奴變2(3 / 3)

改過之後,呂大器覺得也沒什麼變化,家裏仍舊是按部就班做事,倒少了一樁心病。

“綱常之中,本無主仆之說。”呂大器淡淡一句頂了回去。

剛才慷慨激昂者頓時偃旗息鼓,強壓怒氣,忿忿不平道:“那些刁奴連身價都不償還,吃用我多年,如今一朝脫籍,豈是道理?”

呂大器搖了搖頭,抬眼看他,道:“國法如此,你又能如何?”

“他雖為君主,亦應知道,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

“那你怎麼不起兵造反?”呂大器冷言道。

那人當下沒有了激情,訥訥道:“讀書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造反作甚。”

“那你不好好的閉門讀書,來我這裏折騰什麼?”

“聽聞陛下已經到了南京,我等要去覲見陛下,申明道理!”又有人叫道。

呂大器冷笑:儲君頗類太祖,沒見他講過道理,你們這豈不是依然在自尋死路?

“老夫足疾日重,不能遠行,隻好在此等候諸位佳音了。”呂大器說完,隨手端起茶盞,身邊小廝連忙高呼送客。

這些鄉紳討了個沒趣,隻得告辭而出。

待這些人走了,呂夫人方才從屋裏出來,道:“老爺為何不勸住這些人呢?”

“勸甚麼?這些人已經是利令智昏,能勸麼?要我說,陛下對待這些蛀蟲就是過於仁慈。”呂大器又長歎一聲,道:“不過如今天下定鼎,大明江山卻要變色了。”

夫人是見過呂大器如何急流勇退,知道夫君的本事,但她也知道,徐梁不是那種任人擺弄的君主,那是真真正正雄才大略的君王。聽聞此言,心中卻是暗道:若是變得百姓安居,倒也是樁好事。傳世之奴都已經得以解脫,

“不過我看這皇帝還是能聽人勸的,未必就是無藥可救。”呂大器道。

“老爺此言……是因為陛下進京後的所作所為嗎?”呂夫人問道。

呂大器仰望藍天白雲,撫須頜:“我本道他光複了京師,定然要立刻將朱氏一族逐出太廟,如今看來,他卻是受了良諫,終於沒有做出那種不仁不義之舉。可見陛下心中還是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底線的。”

呂夫人點點頭說道:“陛下凡是以民為本,匡扶社稷,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呂大器點頭道:“自是如此,不然老夫當初也不會選擇倒向他這邊,讀書人雖然怕死,未必就真的沒有一丁點節操,誰能治國,誰能誤國,還是分得清的。不過陛下初掌乾坤,少不得為奸人所誤,有些事情老夫身為人臣,該提醒陛下的,還是要提醒的。”

呂夫人為呂大器之前出賣同僚之事,其實一直心有不恥,如今聽夫君這般說來,頓時感覺夫君也是那種忍辱負重的豪傑,心裏暗生欽佩之意。

“最近也該動筆,支援一下陛下,有些人真的是作威作福太久了,忘記自己是誰了。”呂大器臉上浮起一絲不屑道:“我聽說:西溪張氏家裏蒸團子,因為奴婢沒能蒸糯,其家主便計團子數目捶其手,場麵著實不堪。”

江南民俗,凡時節喜慶,要碾白米、糯米成粉,用蒸籠蒸熟成糍,名曰團子。一籠大約五六十枚,每次蒸三四籠,或六七籠不一。如此少則百五十枚,多則有四百餘枚,論這個數目打起來,哪個血肉之軀能夠扛得住。

呂夫人也是怒道:“這等人枉費讀了聖賢書,半分惻隱之心都不曾有麼!”

“多行不義必自斃啊。”呂大器負手挺了挺胸:“我且進入編書目了。對了,朝廷任了張宗子執掌大圖書館,這等文章盛會,我家不能落後於人。你且去選些善本,送去給他吧。”

呂夫人福了福身,應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