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募兵艱難(3 / 3)

從將官到士兵一共四等服飾,除了各有不同之外,所用材料也是不一而同,處處體現出等級的區別。

徐梁很看好毛料,而且從秦漢時就有比較成熟的毛紡業,名為織皮,主要用羊毛,同時也兼有兔毛、駱駝毛、犛牛毛等。隻是礙於原材料的質量,如今的毛紡品做內襯、氈毯還可以湊合,要做呢子成衣則十分勉強。此時西班牙的美利奴細毛羊已經培育成功,但那是不出國門的國寶,在大明暫時還搞不到。

看完了軍服方案,徐梁還記得兵役征兵的問題。

秦良玉對此道:“如今在山東還是以勸募宣傳為主,部下傳來的消息都說百姓對於‘兵役’十分警惕,許多地方甚至有人詐死銷戶,各府縣也希望軍中能夠辟謠,以安頓民心。”

徐梁臉上不由一沉,問道:“總訓導部有何對策?”

“如今除了大肆宣揚從軍的好處之外,我部也暫且想不出法子。”秦良玉頓了頓,道:“陛下,如今還有許多地方並未編戶齊民,能否以神京光複為界。之前光複的地區,登錄戶口則免徭役,之後再登錄戶籍的,便要服兵役。”

徐梁微微搖頭:這個時代的官民都誤會戶口登記就是為了抓徭役收人頭稅,卻不知道人口數據對地方管理、資源分配、國家政策的重大影響。如果隻為了征兵就放慢人口統計的速度,實在是買櫝還珠,不知輕重。

“陛下,最近總參常有疑惑,為何寧可放著大量的壯丁不征用,也要推行編訂戶籍呢?既然不讓他們服徭役,那麼訂了戶籍又有何用?”最近被徐梁安排到了總參做事的朱慈烺疑惑不解的問道。

雖然朱慈烺現在不是太子,也不是皇帝,但是徐梁卻從來沒有因為他之前的身份而嫌棄他,甚至疏遠他,而是屢屢給他表現自己的機會。

雖然將來不會還政於朱家,但是朱家絕對是自己平衡朝臣的勢力之一。

徐梁徑自走到殿門外,看著蒙蒙亮的天色,手扶漢白玉雕欄,對朱慈烺道:“你能明白什麼叫國家麼?”

“吾土、吾民,吾父、吾子,是為國家。”朱慈烺流利地吐出幾乎每期必印在報眼的一句話。對於廣大的將校官兵而言,要理解國家不用太複雜,隻需要記住這“四維”就足夠了。

我所居之廣袤土地,共生之億萬百姓,這就是國。

我父親所遺留給我,我日後遺留給子孫,這就是家。

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被這一橫一豎,一大一小的四個維度都囊括期間。

徐梁點了點頭,道:“那朝廷呢?朝廷是幹嘛的?”

“聖天子代天牧守四方,朝廷百官是天子的臣下,輔助天子。”

“這就是為何要訂立戶籍了。”徐梁道:“抵禦外辱,隻是朝廷的一個責任。朝廷還要教化百姓,哪裏應該多派教諭,哪裏應該抽調儒學,這是否跟某地少兒多寡有關?朝廷還要撫養百姓,那麼江南重商,是否要從湖廣調糧?今年豐收,是否會發生穀賤傷農之事?若是發生災荒,該調派多少糧食?附近州縣有多少民力可以聘用?這些是否都要先知道人口多寡?”

朱慈烺眉頭紓解開來。道:“陛下所言甚是。我隻是一門心思在兵力上,卻沒想到國家還有如此之多的民政事。”

“這些還是淺層的。”徐梁輕拍著雕欄道:“戶籍上有年齡有男女,是否都能適齡婚配?每年人口增減,也能看出地方守牧官員的盡力與否。若是人口多而田地少。還要適當疏導。引領移民。這些都是國家大事,朝廷職責所在。絕不能放任。”

朱慈烺的的佩服變成了仰慕,道:“陛下,那黃老無為而治果然便是不對的吧?”

“黃老所謂‘無為’並非朝廷什麼都不要幹。而是朝廷、守牧不能憑自己喜好、奢欲、政績為所欲為,強調的順民施政。譬如河南豐收而淮北歉收。便引河南之糧養淮北之民,自然而然國家安泰,這便是無為之治,絕非說什麼都不要管、不要做,否則漢高祖還設官作甚?直接讓百姓自生自滅罷了。”徐梁笑道:“你現在想的還挺多啊。”

朱慈烺略帶苦惱道:“最近總有種懵懂之感,但又說不清楚,便什麼書都抓來看看。”

“到了你這個年紀有各種想法也是正常的。不過我倒不建議你看太多書。”徐梁道:“你所看到的書,其作者都是專治一家,乃至於精通。對你來說太高太遠,你看來看去都是似是而非。最終仍是一團亂麻理不清狀況。”

朱慈烺眼中一亮:“還請陛下指教!”

“實踐。”徐梁道:“放下書本,去最底層走走看看。與其考慮某個政策是否得當,不如去感受一下這個政策最終帶來的影響。你在總參也呆了一段時間了,想過下連隊否?”

“我能領兵麼!”永王振奮起來。

“先去考個文憑,然後換個別名去投軍。別說自己的身份,這才能看到最真實的一麵。”徐梁道。

朱慈烺臉上微微泛紅,激動之中裹著向往和畏懼。

——如果沒有了爵位,沒有天家身份,我是誰呢?我能做什麼?我將麵對什麼?

朱慈烺緊緊攥緊了拳頭,道:“陛下,我大約明白了。”

徐梁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