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募兵艱難(2 / 3)

李岩沒有想到,陛下已經考慮到建立分校的事情了,不過他知道,馮先奇在張家口斬獲頗豐,銀子肯定不是問題。

本來他還想跟陛下說說新軍訓練大綱,以及修訂新一版操典的問題,秦良玉已經趕過來了。

“似乎已經到了老臣拜見陛下的時間了。”秦良玉看見李岩,歉然一笑,又轉頭看向徐梁,“陛下,新軍裝已經做出樣式了,還請陛下過目。”

徐梁已經快步走到了書房,說道:“快讓錦衣衛穿著進來,讓朕瞧瞧。”

新式軍裝秉持著“牢固、耐用、實惠”兼顧美觀的精神,做了春秋、冬、夏三款,樣式基本上相似,衣服的料子也沒有男女的區別。

三個錦衣衛大漢將軍穿著新軍服進入書房,然後原地立定,目不斜視。

“這是新式軍裝的常服。”秦良玉介紹道。

普通戰士的軍裝仍舊以大明原本樣式為主體,布鞋、綁腿、鞓帶,軍銜在肩。因為原本用的就是窄袖,所以不可能更窄,不過衣擺卻是收到了腰間,成了體力勞動者常穿的“短衣”。

“根據總參謀部給出的數據,裙甲非但限製戰士步行,而且也沒甚防護之效果,莫若裁去,以求實惠。”秦良玉上前解釋道。

徐梁點了點頭。為了節省布料,崇禎帝曾特別下旨對袖子寬度做過限定,這套服裝正是契合上意的體現。傳統觀念上,軍中戰士原本就與“勞力”相當,短衣並不算侮辱,之前胖襖為了保護大腿而長及膝蓋,的確沒有太大必要。

唯一的改進就是右腋下和圓領右側的金屬鈕扣。

金屬鈕扣在明朝更多用於女子服飾,男子用的不多。然而鈕扣的穿衣速度明顯比係帶更快,在沒有發明拉鏈之前,鈕扣或許會使用很長一段時間。

“為什麼不用銅的?”徐梁道:“我軍軍裝以紅色為主色,配上銅紐扣更好看些。”

“陛下,銅是可以鑄錢的。”秦良玉提醒道。

“軍容整肅是可以增進士氣的。”

“就怕有士卒取了鈕扣去換錢……”

“那就是你訓導官的工作沒做好啊。”徐梁盡量讓自己的口吻聽起來和善一些,到底秦良玉已經這麼大年紀了。

秦良玉領命道:“臣明白。”

“還有,”徐梁讓那士卒抬起手臂:“看,這鈕扣在腋下一隻手不好弄。”

按照明人的審美觀,鈕扣被藏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如此一來,穿衣服時右手就要抬起來,隻能靠一隻左手進行動作,影響速度。而且被裹起來的左衽仍舊需要係帶,將鈕扣帶來的速度抵消殆盡。

“用銅鈕,上麵壓上花紋,就大大方方露在外麵也挺好看的。”徐梁在紙上隨手畫了個扁平鈕扣的形狀,又邊畫邊道:“挪出來兩拃,放在中間如何?看起來就對稱了。這樣右衽也不用包過去太多,還能更省點布料。”

一旁隨行伺候的裁縫連忙掏出炭筆記錄下來,準備回去整改。徐梁不知道其他人對此有什麼看法。不過這裏他最大,外觀上的問題隻要他發話,沒人還敢有異議。

“脖子這裏勒不勒?”徐梁扯了扯那人樣子的領口,擔心圓領憋氣。尋常服裝的圓領並不豎起來。但是現在為了扣住鈕扣。就成了高圓領。如果是量身定製還好,但士兵隻有從一到五五個等級的標碼服裝選擇。很可能出現不領子不合適的情況。

後世的軍常服隻是平常穿,作戰時有作戰服或是迷彩服。然而現在明軍的常服卻是平時和作戰共用一套,所以實用性要求也很高。

“回陛下,略有一些……”人樣子有些驚惶。努力保持鎮定。

“改成交領。”徐梁當即拍板:“常服用交領,公服還是用圓領。”

裁縫在一旁連忙記下,準備回去再改。

“在冷凍時節,或是苦寒之地,常服配發圍巾。冬季常服再加一件大氅。”徐梁道:“隻是大氅的袖口一定要收起來,也不要對襟,仍舊如常服一樣做成交領。不過右衽可以包得多些,盡量多用棉。”

秦良玉微微點頭,腦中想了想陛下的描述,覺得也算是精神。

士兵隻有常服。三套看過之後也就好了。

到了尉校級別,常服下擺放到了膝蓋上方,有些類似短大衣,看上去明顯比士兵多了一份威儀。常服之外還有公服。因為公服要出席禮儀場合,所以形式都有定製,也不可能用鈕扣這樣出奇的產物,無法提出改進意見。

到了將官級別,除了常服、公服,還有朝服。朝服又稱具服,是朝廷大典時候穿的服飾。沿自周朝,隨唐宋式樣略有改動,非徐梁能夠置喙。唯一需要定下的無非規製,也就是軍銜與官品的對接。

“元帥為軍銜最高者,對應公爵”徐梁道:“上將軍對應侯爵,中將軍對應伯爵,少將軍對應正一品。”

秦良玉不經意間“咦”了一聲,暗道:如此一來,我豈非就要穿著侯爵朝服了?

原曆史時空中,秦良玉受封忠貞侯,對應起來倒也貼切。而國初封國公者,也都是方麵統帥,也是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