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獻俘(上)(3 / 3)

他們沒等多久,鴻臚寺的禮官便到了,帶他們步行穿過長安街,從西長安門進了紫禁城,一路到午門城樓。他們自然不能在午門正樓觀禮,隻是在西側城樓上有一塊獨立的區域讓他們能夠看清下麵的獻俘禮儀。

在初四日,內官監就已經設了禦座和寶座於午門樓前楹正中。那是徐梁的座位。

初五日早間,等四夷使者上了午門西樓觀禮台,錦衣衛便開始設儀仗於午門前的禦道上,東西分列。不一時,敎坊司陳大樂於禦道之南,麵向西北。

在天蒙蒙發亮的時候,鴻臚寺的兩位讚禮也到了位置,站在午門前,東西相向。

在平日早朝的時間,文武兩班從東西長安門入禁中,在鴻臚寺禮官的引領下來到文武官侍立區域,正位於樓前禦道之南,隨後文官在東,武官在西,相向而立。

“怎地我等反倒比俘虜來的還早?”武將之首大眼兒站在程賢身後,低聲問道。

程賢也有些奇怪,沉聲道:“鴻臚寺知道。”

他頓了頓又道:“總比武廟時皇帝和百官都等在東華門外要好些。”

兩人剛耳語,便傳來鐵甲、鐐銬之聲。

徐敬業身穿亮閃閃的山文甲,身背靠旗,走在最前,身後一列身高八尺的大漢,各個威武非凡,都是新二師中精選出來的“人樣子”。作為獻俘將校,他們站在禦道西側,稍稍偏南,麵向北麵而立。

身穿麻衣的韃虜戰俘多是兩紅旗的梅勒額真、牛錄額真之類,被將士用長槍驅趕到兵杖之外站住。

都察院都禦史大眼兒出班,從徐敬業手中接過露布,侍立禦道上,等待禮樂奏響。

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編奏樂曲。

徐梁登上午門升座。

鴻臚寺讚禮上前跪道:“請奏凱樂。”

皇帝在此時不用說話,因為凱樂已經隨著讚禮所“請”奏響了。在凱樂聲中,獻俘的徐敬業也帶領眾將士把俘虜帶到禦道正南,命他們跪下。這些俘虜都以為獻俘之後就能免死,頗為配合,並不喧鬧。

待凱樂奏畢,讚禮又唱道:“宣露布!”

大眼兒上前,隻聽讚禮唱:“跪搢笏!”

便將笏板插入腰帶,跪拜聖顏。

“興。”徐梁朗聲道。

大眼兒這才起身捧出露布,由禦道南行,至宣露布位,以授宣露布官。

宣露布官是都察院禦史,選的年輕中氣十足者。宣露布官受了露布,與展露布官同展,高聲宣讀。

其中寫的都是東虜數次冒犯天朝,終於得禍,其罪難恕雲雲。

他們身在樓下,卻仗著一副肉嗓子將字字句句傳到樓上,聽得崇禎熱血沸騰,終於到了一雪前恥的時候。

宣露布官讀罷,將露布還給大眼兒。大眼兒手捧露布,退回班中。

讚禮高聲唱道:“獻俘!”

徐敬業精神一振,拿出在大漢將軍裏新學到的步伐威儀,引俘至獻俘位,將校在前,俘獲在後,北向立定。

大眼兒再次出班,當樓前站定,俯伏跪奏:“大明官兵新二師師長徐敬業以山海關所俘獻,請聖躬裁定,以付所司。”

奏訖,大眼兒退回受俘位伺旨。

徐梁清了清喉嚨,他掃視全場,朗聲道:“東虜本我大明子民,世代先皇冊封,卻起不臣之心!此謀反重罪,罪在不赦!今著有司押赴市曹,以正國法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