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百年再複神都(2 / 2)

“你是想……”

“卑職懇請師長把廖耀兵調過去任旅團長。”張英倒是爽快,沒有扣著人不放,就連廖耀兵都忍不住感激地看著上司。

“不過人走可以,但是兵得留下。卑職這邊實在是捉襟見肘了啊師長!連連大戰,一團損失最為慘重,軍中精華已然不多,實在是沒有實力接濟別人。”張英訴苦道。

在一團長看來,你廖耀兵雖然是兄弟,你升官弟兄們看著你高興,但是你不能提分家,分家就過分了。

高燕臉上一紅。正要說話,隻聽廖耀兵道:“報告!卑職懇請本部人馬暫不調回。師長,兩個團的新兵連人都沒殺過,沒有一部老兵帶著如何能成就戰鬥力啊!師長!明鑒啊!”

一團長瞪了一眼廖耀兵,當場罵道:“怎麼,小崽子,這是要分家了?”

“團座。”

“屁的團座!當初在天津衛,是老子給你擋的弓箭!怎麼,老子左臂斷了,你這右臂還要拆我腳嗎?”

高燕看了看參謀長。參謀長在一旁冷笑,絲毫沒有要幫忙的意思。

高燕一怒:“都廢話那麼多幹嘛!等打完仗再說!一團長,你這一心盯著自己的碗裏的食可不好!哪有那麼多胡思亂想的事!廖耀兵是你的屬下,他手裏人多。你不也是水漲船高麼!”

一團長隻好垂頭聽訓,心中暗道:現在都是各部分別記功,廖耀兵在寧遠打得再漂亮,我在河西,這戰功也是半點都撈不著啊!

盧木蘭在旁聽席上偷偷抿嘴,頗有些幼年時看兄弟姐妹們鬥嘴的感覺。她記得訓導官準則裏有一條:讓戰士視軍營如己家,視袍澤為手足,視官長如父母……就是說現在這個狀態麼?

河渡寨之戰結束之後,盧木蘭也在戰士眼中看到了不一樣的色彩。之前他們看她隻是個軍官。如今卻是“自己人”。

“廖耀兵,你說說熱氣球用的怎麼樣。”參謀長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廖耀兵保住了老兵,總算安心了,將熱氣球帶來的便利細細說了一道。一般而言,冷兵器時代的兩軍對壘,間隔不過五裏左右。否則戰士到達戰場距離太遠。勢必會疲憊不堪。將領也會自然控製駐紮的位置,不讓自己離開戰場太遠。

而這個距離正適合熱氣球和千裏鏡的使用。

隻需要在腦中想一想,就能明白將敵軍布陣盡收眼底能帶來多大的先機。更加不用擔心敵軍藏有偏師奇軍。也可以事先知道敵軍各部部署位置,這簡直就像是跟人打馬吊卻能看穿牌麵一樣。

高燕聽得心癢,當即讓參謀寫信給大都督府,請求配裝更多的熱氣球。他聽廖耀兵描述,以為隻是個大大的孔明燈,張口就要一百具,完全沒意識到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產物。

大明總共隻製成了六具。

其中有一具存入皇家技工學院的博物館,還有一具進貢給皇帝,真正能夠配備軍中的隻有四具。

參謀長並不覺得“一百”這個數字有多少。到了師一級,每天見到的數字動輒以萬為單位。尤其是在軍資上。數量過低的軍械根本無法發揮戰鬥力,比如斑鳩腳銃就是例子,雖然威力大。但因為配裝數量少,所以沒有特別醒目的成績。

隻有等這份報告漂洋過海抵達天津之後,才會成為載入史冊的笑話。

此時的天津已經熱鬧得沸反盈天,遼東的戰事似乎被遺忘在了角落裏。

還有什麼大事比光複神京更重要的呢!

……

三月三十,在兩白旗離開北京之後四天,兩紅旗的大隊人馬也急匆匆撤離了北京。他們明知明軍有過夜襲的前例,但仍舊在夜裏趕路,顯然是多一天的都不想呆,恨不得早日趕到山海關。

相比北京這座陌生的城市,山海關給他們的感覺更加渾厚,更有安全感。因為那裏沒有充滿了敵視的目光,也沒有隨時可能帶來厄運的爆炸,或是有毒的井水。而且,山海關還從未被人攻克過。

不等兩紅旗走遠,留守北京的漢軍旗和綠營就選擇了投降,恭迎明主。

徐敬業作為皇帝賜姓的功勳,軍中地位顯赫,自然有很多人偷著來報信,很快就知道了北京城中的虛實,眼看光複神京的功勞就落在自己手上,不由激動萬分。

“速傳紅旗捷報:神京大定,隻等天軍入城戍衛。”徐敬業當即派出塘馬,前往天津行轅報信。

塘馬也是興奮不已,如此天大的好事終於輪在了自己頭上,連忙出門套上了大紅靠旗。等參謀寫好報捷文書。塘馬便馬不停蹄地朝天津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