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百年再複神都(1 / 2)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百年再複神都

在新軍之中,雖然充斥著大量的文職人員,比如軍法官、作戰參謀、戰地記者等等,但是這些人的訓練卻從來沒有間斷過。

甚至連隨軍的輔兵,都是要隨時訓練,配備刀槍武器。

這些人戰鬥力不足,但是卻懂得戰陣,而且也是上過戰場,經曆過大戰的,尤其是新一師這樣的虎賁之師,更是號稱人人可戰,人人敢戰。

此時盧木蘭站了出來,刹那間仿佛一並火把點燃了暴躁的幹柴。

眾人迅速組成了軍陣。

河渡寨又是個軍糧、軍資轉運的渡口,囤積的長刀、長槍自然不少。

當下各分人數,取了長槍,列成兩個三十人的小方陣。一如大戰樣式,前者持槍,後者持銃,將鴛鴦殺手夾在陣中。

韃子攻城至此,足足三五波過去,卻沒想到明軍竟然列陣出擊。他們如同多疑的土雞瓦狗,後撤數十步,不敢下馬接敵,隻是靜觀其變。

盧木蘭手持長槍,走在方陣最前排,突然想起了江南水光,那時自己正是垂髫之齡,與族中兄弟們騎竹馬,弄青梅。回憶中的景色匆匆變幻,又浮出自己年在豆蔻,服侍伯父與父親對飲高歌。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當時伯父唱的就是樂府中的《戰城南》吧。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沒有鼓點,盧木蘭踩著沙沙步伐,情不自禁高聲唱了出來。

“野死不葬烏可食!”王大武不曾讀過《漢樂府》,但對這句悲壯的豪言卻有著切身體會。他循著盧木蘭起的調子,高聲呼應。

大丈夫戰死沙場,何必要馬革裹屍?就讓這些烏鴉吃了吧!

“戰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烏可食!”

兩個方陣輪番唱和,人人都秉持必死之心,毫無畏懼地重重朝前踏去。

韃虜騎兵聽不懂歌聲中詞意,但能感受到必死無憾,慷慨就義的果決。

這是不死不休的誓言!

“陣~停!舉~槍!上~銃!”王大武嘶聲喊道。

黑洞洞的火銃指向了數十步開外的韃子騎兵,隻等他們衝進破甲射程。

韃虜之中有人動了動,旋即看到同伴並沒有跟上,隻得勒馬,緩緩退了回來。終於,統領這支人馬的虜將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終於發出一聲長嘯,撥轉碼頭,朝東南疾馳而去。

陣列在前的明軍,望著奔馳而去的韃虜,紋絲不動,仿佛銅塑。

跑遠了的韃虜停下馬,又回首看了一眼這簡陋的寨牆,以及死戰不退的明軍,還是隻能縱馬遠遁,再尋別處渡河。

新一師,師部,高級作戰會議。

武將皆列席,盧木蘭第一次以備受矚目的眼光參與其中,卻顯得很是安靜。

參謀長一抖青色的披風,聲音淡漠的說道:“以後凡是五日內不會廢棄的寨子,必須建牆。這次河渡寨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如果寨子有牆,戰士可以充分利用火器對韃子騎兵造成傷害,也就不會讓韃子攻破寨門,平白增添損傷。”

“講真,這一戰,並無可圈可點之處,個人勇武的時代,隨著我軍大規模使用火器,就應該退出軍隊的舞台了。”

廖耀兵聽了略有心虛,垂著頭沒說話。

河渡寨因為過於簡陋,寨牆其實就是一排原木打入壕溝裏,跟清軍營寨的營造法式一樣。當時隻是想著夠用就行了,實在不行就廢棄掉,反正興城河不缺渡口,隻要有渡船很多地方都可以橫渡。

結果卻發生了河渡寨之戰,戰鬥激烈程度甚至比寧遠防禦戰還要高出一線。

“廖耀兵。”高燕突然道。

“卑職在!”廖耀兵連忙起身應道。

“我打算在寧遠城再放兩個團,仍舊由你指揮,能給我帶好不!”高燕喝問道。

該批評的地方要批評,但是廖耀兵的帶兵能力,卻值得肯定的。

“卑職願以性命擔保寧遠不失!”廖耀兵朗聲道。

高燕這才點了點頭,看了一眼參謀長,道:“打過的勝仗,栽過的跟頭,都要時時回味,不要再犯同樣的差池。其他也沒必要多說什麼,諸位都是老於戰陣的了……一團長,把手放下,我不追究誰的責任。”

“報告師長!”廖耀兵的團長索性站了起來,“師座,廖耀兵都管理兩個團長了,在卑職手下有些不合適了。”

一團長的鬱悶合情合理,自己才管理一個團,而自己手下已經管理兩個團了,這不是支強幹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