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軍法部(1 / 2)

第七百五十章 軍法部

“我有個計劃:在此繼續加固工事,拖住蒙古人,同時派出一個排的兵力走山道,奪取倒馬關。”胡鶴說道:“這支蒙古騎兵定然跟滿清有所勾結,所以我斷定他們身後肯定有清軍跟著,如果運氣好,咱們就能搶在清軍尚未站住腳跟,將他們從中截斷。”

張永闊對於自己錯過了戰機非常懊惱,見胡鶴並沒有上心,心中倒是寬慰了不少。

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優秀不是。

“貴部損失過半,還是先回唐縣修正,防禦之事交給我部就可以了。”張永闊比胡鶴軍銜要高,卻並沒有絲毫高高在上的味道。

因為受了陛下年輕的時候總是在前線廝殺的影響,軍中最為欽佩的就是那些能打仗、敢打硬仗的人。

“我怕你在迷路,耽誤了戰機。”胡鶴並沒有給眼前這位少校留任何麵子,“你領著一個排,用火炮守住這個隘口,我帶著其他人馬偷襲倒馬關。”

“你部還能再戰嗎?”張永闊的雙眼不由得瞪得老大。

“你不知道嗎?”胡鶴笑著說道:“我部先是配軍營、遊擊軍後才是新軍,我們骨子裏有陛下當初在戰場上,不站至一兵一卒絕對不後退的血液。”

“這叫狼行千裏吃肉。我們新一師一團一營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肉的!”

“我大明!”

“萬勝!”

不遠處,一營的殘兵們,放生高呼大明軍隊經常呼喊的口號,為那些永遠場麵的袍澤壯行。

張永闊終於明白了自己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自己隨時可能有可能遇到那種在浪潮之中,掀起腥風血雨,在這個時代留下他閃爍姓名的人。

自己既然沒有人家的能力,便追隨其後吧。

想到這裏,張永闊毫不猶豫的將自己戰士交給了胡鶴。

“報!將軍,倒馬關有留守綠營兵二百餘人,胡鶴上尉以拖樹為疑兵,綠營兵不知道真假,獻關投降,胡鶴上尉入關後,緊閉城門,下令修築工事,整理軍械,抓緊布防”探馬站在高燕麵前,一五一十的稟告著。

高燕已經派出了一支兵馬馳援唐縣,聽聞探馬回報,心中的巨石終於落下來了,閆東山在一旁也聽了一個淋漓盡致。

隻要倒馬關還在手裏,北兵就不能直接介入北直戰場,一切是非功過都要等到戰後處理。

高燕並不是如何擔心自己的前途,按照軍方現在的排位來看,自己僅次於大眼兒,而且自己正是年輕的歲月,將來的自己的成就超過秦良玉不成問題。

他真的擔心的是新一師的前途。

雖然明明知道這支部隊不是自己的私人部隊,但是這是部隊從自己投身軍隊開始,便是自己在帶,新一軍也是從當初的配軍營的火器營蛻變而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袍澤如同當初的黃韜一樣戰死在疆場之上。如果自己最後不能讓這支隊伍走上輝煌,成為像是戚家軍、白杆兵這樣的隊伍,自己百年之後,有何麵目去見那些戰死的袍澤。

事實上,曆史上的強軍,從嶽家軍到後來的戚家軍、天雄軍,雖然是實打實的強軍,但我不是因人成事,一旦首領離開,隊伍就開始分崩離析,不過前後也就十來年,便再也看不到痕跡了。

想到這裏,高燕更加欽佩陛下提出的稱號與國同齊的製度。

隻要打出一場讓後世仰望的大戰,獲得屬於自己獨特的軍旗、稱號,就算是有一天自己離開了軍隊,這支強軍也不會倒塌。

“胡鶴才拉了多久,還沒真的跟咱們上過戰陣,就能打出咱們新一師的威風,不墜咱們老隊伍的名聲。什麼叫做軍魂?這就是陛下常說的軍魂。”高燕對周圍的參謀說道:“這種事情尋到部不該放過,找幾個厲害的先生,一定要好好寫寫,最後能全國推廣。”

師訓導官秦長材微微點頭,他的資曆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跟與陛下一路攜手走來的這些將軍相比,不過仍然想要在自己的領域表現的獨立一些。

作為新提拔上來的純粹的文士訓導官,秦長材非常清楚自己在監軍方麵的責任。

陛下給予武將的殊恩早就讓文臣們泛酸,尤其在軍陣事上,武將更是獨掌乾坤。一言可決。如何保護這些讀書不多的武將不至於踏上囂張跋扈的不歸路?靠的就是參謀和訓導。

的確,這種看似製衡的關係,同時也是保護手段,否則等軍法官介入的時候就徹底沒有挽回餘地了。

高燕對此也有個朦朧的念頭,並不會故意與秦長材套近乎,也不會介意訓導官們對自己若即若離。他很慶幸有這樣一群人在,無須他自汙名節以保兵權,更無須擔心那些酸腐文人說的“功高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