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的話音落下,又有幾個年輕參謀躍躍欲試。
徐梁心裏明白,這事兒應該在參謀部提過,但是卻被否決了。
溫旭早就做好了被質問的準備,挺胸昂首,目視陛下道:“卑職在參謀部會議中提出了,隻是被否決了。”
“他們否決這項提議的原因是什麼?”徐梁問道。
“是卑職太過年輕,他們說卑職嘴上沒毛,說話不走腦子。”溫旭很是不滿的看了一眼身後,這在軍中乃是大忌。
徐梁笑了。
高燕也是苦笑。
“末將並未見到參謀部的提案。”高燕道。
“小家夥,這話說的有些不地道。”徐梁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
“這有些溺愛了啊。”徐梁淡淡安撫一句:“誰的兵?”
高燕下手一個配著大校軍銜,中年軍官毫無表情地矗立原地。朱振認識,是當初配軍營轉到火器營的老兄弟。
叫溫不斬。
戰功卓著,現在是子爵。
“老溫,辛苦你了,這群軍校來的小崽子,速成的很,不好用吧。”徐梁拍了拍軍官的肩膀。
凡是老兄弟,徐梁一定是認識的。畢竟自己帶過的兵,如果不認識,那可不是徐梁的風格。
“為陛下效力,談不得辛苦!”溫不斬平靜的說道。
“他是不想你留下汙點,所以沒有記入會議摘要之中。”徐梁轉身看向年輕人:“你這招引蛇出洞,有個致命傷。”
“卑職有信心解釋。”溫旭仍舊不服。他背井離鄉,從鬆江跑到山東,心裏一直急切的想要挽救一蹶不振的家族。這是他的機會,他一定要好好表現。
徐梁質問道:“滿清為什麼一定要動南路軍,而不是再從北京發一支大軍,與南路軍夾擊你這支所謂的精兵?
滿清是騎兵,新軍是步兵,北京到真定一日足矣,而新兵肯定追不上巴哈納的馬甲營。你現在還覺得派遣精兵孤軍深入是好事麼?”
溫旭信心全消,一時語塞。
“能看到友軍是好事,但目光不能隻局限在這個小戰場上。”徐梁朝他點了點頭。又對高燕道:“朝氣是有。還是要沉下心磨練。”
高燕稱是,示意溫旭歸隊。
溫旭剛挪動一步,又道:“陛下,京畿以南諸府人口更勝山東,若是我軍人力不足,為何不從當地征召兵員?僅以我部軍官,即便擴軍十倍也並非不能夠。”
京畿以南順德、廣平、真定、保定、河間諸府,人口稠密,各府人口均在三十萬以上,多的甚至逼近五十萬。有大量掙紮在溫飽線上的人可以納入軍隊。別說擴軍十倍。就是二十倍也未必不可能。
“你是新來的吧?”徐梁皺眉道。
“是,卑職是上月下派到前線的。”溫旭道。
“知道我軍的傳統嗎?”徐梁問道。
“嚴格的操練,配合默契的陣型,精良的裝備。”溫旭顯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這些闖逆的中老營也有,他們還有老道的廝殺經,關鍵點你沒找到,臨時征召來的民兵,他們能做到麼?你說出這等話來,也表明自己不知道我軍設立教導隊、軍校的緣故,不知道他們為作戰做出的貢獻。”
徐梁眉頭已經皺了起來,轉而對諸位將校道:“當初我派了一群讀書人進軍中,教士兵讀書認字,教他們孝義國家,很多人都認為朕吃多了,不相信他們,後來發現是自己看錯了。
但是又有人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認為隻要是人,加入我們就會變成一群嗷嗷叫的狼。
我必須說,這也是錯的。給你們一群土偶,他們沒有經曆過訓練,他們能打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