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官升三品(2 / 3)

小傻子和太後的關係也越來越親近。

以前的太後對這個自小就出宮的小孫子沒有太深的感情,遠不及對南宮景的親厚,但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太後明顯一天比一天更加喜愛小傻子了。

在宮裏生活的久一點的人,再單純的心也會變得複雜無比,尤其是像太後這種曆經了風霜,扛過不知道多少大風浪的,說不上出淤泥而不染,但一顆心早就變得看不出本來顏色了。

但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會被單純美好的事物所吸引。

太後之所以格外疼寵沈念兒,就是憐惜她骨子裏的那股單純和執拗,仿若當年還沒進宮的自己。

而小傻子也格外對她的胃口。

這些天來,她賞賜給小傻子的東西不計其數,有不少都是她壓箱底的好寶貝,連皇帝都沒舍得給的,卻眼都不眨地拿來送給了小孫子。

沈念兒一邊示意小傻子謝恩,一邊又是歡喜又是發愁。

歡喜的是,太後這般喜愛小傻子,等真相揭穿之時,小傻子應該能得到太後的庇佑保住一條命了。

發愁的是,真到了那一日,太後該有多失望多傷心,自己真心寵著愛著的小孫子,是個和自己半點血緣關係也沒有的陌生人。

沈念兒不說走,太後就巴不得她能多留些日子。

在宮清羽的精心調理和沈念兒的貼心陪伴下,太後的身體一日好過一日,每天都精神奕奕,笑意盈盈的。

宮外經過的人經常會聽到裏麵傳出來的笑聲。

有太後爽朗的大笑,有少女銀鈴般的嬌笑,還有少年清脆的笑聲,還有宮女太監們壓著從喉嚨裏發出來的低笑……

聽到笑聲的人也會嘴角不自禁地上揚,心情變得輕鬆起來。

皇帝近來往太後宮裏跑的也勤了起來。

幾乎是下了早朝就會來太後這裏請安,順便用早膳,以至於玉瑾都養成了習慣,每天都會讓小廚房的人準備皇帝愛吃的東西,不管皇帝來不來,都會提前備著。

皇帝吃完早膳,再陪太後說會兒話,然後帶著愉快的心情去禦書房批閱奏折。

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折本也沒那麼重了,以前大半天才能批閱完的折子,現在兩個時辰皇帝就能全部處理妥當。

他的變化張公公都看在了眼裏。

趁著給皇帝倒茶的功夫,他插了句嘴:“皇上最近越來越年輕了,這鬢角長出了不少黑發呢。”

這句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馬屁居然拍得皇帝很舒服,正對了胃口。

他讓張公公取來銅鏡,照了半天,發現果然黑發變多,白發變少,心情更佳。

“這烏發丸效果不錯。”他近來用幾枚烏發丸,還是張公公想法子從沈瀚文那裏弄來的。

沒人知道這藥方其實是出自宮清羽之手,都當成了沈家的不傳秘方。

皇帝心情好就想賞有功之臣,於是就下了道旨,將沈瀚文的四品升作了三品。

聖旨頒下的時候,沈瀚文還懵著呢。

自己最近也沒做什麼有功於社稷和朝廷的事,咋就升官了呢?

皇帝的旨意裏也說得稀裏糊塗,隻是說他勞苦功高,特此嘉獎雲雲。

捧著聖旨的沈瀚文先是謝主隆恩,再悄悄問宣旨的張公公,宮裏是有什麼喜事麼?

張公公似笑非笑,含蓄地讓他好好為皇上效力,也沒接沈瀚文遞過來的紅封,就打馬回宮覆旨了。

剩下沈瀚文捧著升官的聖旨,就像捧著個燙手的山芋一樣。

府裏上下一片喜氣洋洋。

老爺升官了,他們也跟著與有榮焉。

尹氏臉上也難得的綻開了笑容,讓下人們把府裏上下下下都重新布置一番,陳舊的擺設扔掉,全換上新的。

這一做法遭到了楊氏的反對。

楊氏的理由很充分,家俱擺設都好好的,都是沈家曆年來所用的陳年舊物,人就算富貴了也不可以忘本,更不能忘了祖宗。

然後把尹氏狠狠訓斥了一番。

尹氏憋了一肚子氣,回到自己房裏,隻有吳嬤嬤安慰她。

沈瀚文連看都沒來看她一眼,而是直接去了楊氏那裏。

有些話他不會和尹氏說一個字,和楊氏卻能暢說心中所想。

他是楊氏教養大的,一言一行都深入楊氏的影響,雖然楊氏不是他的親生之母,他對楊氏的尊敬卻是發自心底,要是當年沒有楊氏嚴苛的教育,他現在怕是早就長歪了,哪裏會有今天的成就。

“母親,孩兒不想繼續當官了。”他說道。

以前的他清高廉潔,卻有些恃才傲物,所以盡管他差事辦得不差,多年來卻始終沒有升遷,就算再無欲無求的人,也難免會有些失落。

升官是喜訊,人人都歡喜,換作之前他也會喜出望外,現在卻隻餘煩惱。

這勞什子的官兒,實在是沒什麼意思,他當夠了。

還不如早早的致仕,然後回歸鄉下,伴著女兒女婿,種種花草,養點雞鴨,含飴弄孫的享受天倫之樂。

楊氏對他的說法毫不意外,點頭讚同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孩兒想上書致仕。”

沈瀚文說道。

他覺得有點對不起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