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見證者們(2 / 3)

“蘇董到了通知我們。”王德煌還記得自己的工作,叮囑了一聲,才跟在施萬可身後。

楊明喊來了平台的監督員,讓跟在幾個人的後麵,既是做向導,也是免得他們做些不恰當的事。

鑽井@平台下方很擁擠,狹窄的樓梯和狹窄的通道貫穿始終,除了滲透而來的陽光,就像是在潛艇裏一樣。

其實,設計思路也是差不多的,純鋼結構的鑽井@平台造價不菲,海麵上的建築越重,對海麵下的支架的要求就越高,為了盡可能的多放采油和鑽探裝備,生活區和通道都隻能見縫插針,即使如此,鑽井@平台的造價也是相當的高,國產化70%以上的情況下,大華實業仍然要為每個鑽井@平台準備上千萬美元。

憋仄的空間裏,似乎永遠都充斥著噪音。人與人說話無時無刻的都在吼,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五個人下到裏麵,渾身都不自在。

施萬可甘之若飴,他是真的做海洋石油研究的,如今雖然做了不少的行政工作,但在中國,行政和學術並不一定要分家,好的學術水平助推行政級別上升是經常性的事,進到鑽井@平台內,他自然一門@心思的記憶和思考。

其他四人就沒有這種覺悟了,中石油的三個人不用說,都自以為要一輩子在陸上轉悠了,中海油來的另一個家夥則是純粹的行政官員,對海上鑽井@平台缺乏基本的概念,所以,在施萬可仔細看布置看設備的時候,別人更多的是在觀察鑽井@平台裏的工人。

由於石油衝壞了井架的緣故,平台目前有工人80多,50多人是原屬於中方的工人,20多人是從巴庫附近雇來的前蘇聯或歐洲工人,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的渾身漆黑,隻有少數幾個輪休的工人,能坐在搖搖晃晃的中間連接處,略顯悠哉的喝杯咖啡或茶。

從鋼鐵骨架上看出去,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卻也稱得上是無敵大海景。

王德煌探究的打量著他們。

坐在咖啡桌上的,有俄羅斯人,有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人,也有南美人和西歐人。

石油工人就是東奔西走的職業,哪裏有石油就往哪裏去,英國北海開采石油的時候,中東許多石油小鎮人去樓空,後挪威時期,英國的工人又紛紛往那邊跑。中國石油人也經曆了從玉門到大慶,從大慶到東營,繼而再到四川和新疆的過程。鐵人王進喜就是土生土長的玉門人,但到了2010年以後,采空了油田的玉門已成鬼城,大批的大院雜草叢生。

巴庫原本就是一個石油城,隨著大量的外國公司進駐,也不免吸引了東西歐的石油工人。

這些外國工人在大華實業都屬於臨時工的性質,水平卻是不錯,承擔著修複和維護海上鑽井@平台的任務。

這個日產7萬桶的單井,已經超出了大華的鑽井@平台的承受能力,每天要維修的地方不計其數。

喝了一會咖啡,圍在桌旁的幾名南美人就說著家鄉話,回工作崗位去了,一會兒,又換幾個英國人過來喝紅茶,吃鬆餅。

王德煌等人在鑽井@平台下方呆了兩個小時,直到蘇城回來,他才驚覺的問道:“我怎麼好像沒看到中國工人?有專門休息的地方?”

靠著鋼架子休息的監督員笑了:“這麼小的鑽井@平台,怎麼可能設專人休息的地方。”

“那是分時間休息?”

“休息的確是分時間休息,不過,現在比較忙,人手又不夠,咱們的工人就發揚作風,減少了工間休息。”監督員說著擔心他們誤會,又說:“減少工間休息是工人自發的,也會給加班費的。”

王德煌臉色嚴肅起來,道:“開辟新油田是很艱苦的工作,沒有吃苦的準備是堅持不下來的。多好的設備,最後還是少不了人。”

“是啊,雖然是我們自己的鑽井@平台,但每天的租金還是要算到成本裏的,大家都想早一點將油田找到。現在好多了,見到了原油,大家都放心了。”監督員說到此處,臉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對石油人來說,最好的褒獎就是原油了。

王德煌等人也是從石油大會戰的年代過來的,曾經的激情曆曆在目,不禁心有所感,脫口問道:“聽說,你們勘探出了一個超級油田,有這回事嗎?”

這就是他此行的目標了,判斷大華實業的油田規模。

監督員是基層幹部,心裏也沒有太多的想法,笑笑道:“有多大我說不準,比瑟坦大是肯定的。我在瑟坦工作過,所有指標都比我們現在差的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