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走出賞識的誤區 2.賞識要不要批評(1 / 1)

第六章走出賞識的誤區 2.賞識要不要批評

南京的一位名人聽完賞識教育的報告後,興奮不已,保證從此不打兒子,好好賞識兒子一個月,看看效果怎麼樣。可一個月後,他開始“訴苦”:“哎,這賞識教可把我常害慘了!萬萬沒有想到,兒子成天被‘賞識’,結果爬到我頭上來了,兒子變成‘老子’,老子反倒變成‘兒子’了。我該怎麼辦?以前,兒子犯錯誤還有打的法寶,現在不行了。哪怕我的眉頭皺一下,剛想發火,兒子馬上拿出擋箭牌:不許打罵我,你可說過要用賞識教育!”

結局是老爸垂頭喪氣,兒子洋洋得意。

這個問題許多家長都會遇到,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賞識”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長在實際的操作中,把賞識僅僅理解為表揚加鼓勵,於是走進了誤區——為賞識而賞識,結果是得不償失。

那麼賞識教育到底還能不能批評孩子呢?

我們說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更大膽地批評,奧秘在於“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樂於接受這份禮物的。

請看周弘是如何批評女兒婷婷的:

婷婷在鹹陽做針灸治療的時候,我們人生地不熟,她感到很孤獨。

偶爾,有當地的小朋友來玩,女兒就特別激動,推推這個,拍拍那個,手上沒個輕重,弄得那些孩子吃不消。

一天,兩個孩子來玩,女兒故技重演。一會兒,一個小朋友就哇哇大哭了,她還不當回事。

我想,聽說兒童的手重,這樣下去不行,要和女兒講道理。但怎麼講呢?我靈機一動,孩子最喜歡聽故事,於是就說:“孩子們,你們過來,伯伯給你們講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好嗎?

“伯伯剛上小學的時候,特別重感情愛交朋友。有一天,有三個小朋友到我家來玩,我十分激動,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會兒拍拍小明的腦袋,以示友好;一會兒把小東摔一跤,體現痛快;一會又捏捏毛毛的脖子,毛毛痛得嗷嗷叫。

“我卻說:‘你們可知道我多愛你們啊!’

“結果,這三個小朋友承受不了這份感情,再也不來玩了。還算好,第二天又來了另外幾個小朋友,我仍然如此。第三天還是如此……

“沒過幾天,一個小朋友也不來找我玩了。我呢,還時常納悶。不知道為了什麼,孤獨總伴隨著我……”

繪聲繪色的故事講完了,孩子們笑得前仰後合,女兒卻在笑聲中,領悟出其中的道理。

後來她在一篇日記裏提起了這件事:爸爸真夠朋友,不當著小朋友們的麵批評我,我也要夠朋友,再也不把小朋友弄哭了。

看來,賞識也要批評,隻是此批評與彼批評方式不同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