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聽聽孩子的心聲 24.把愛心代代相傳(1 / 1)

第四章聽聽孩子的心聲 24.把愛心代代相傳

對孩子進行生命的教育,要從愛護動植物開始,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體恤生命情感的能力。

我記得小時候,媽媽養了幾隻“澳洲黑”母雞,她每天精心照顧它們,按時喂養它們,甚至還讓我和哥哥姐姐半夜去排隊買“雞食”。

一次,我不小心用重物把一隻母雞的爪子砸傷了,媽媽心疼得直掉淚。她抱著這隻受傷的雞,讓我找來藥水、紗布,給雞的傷口塗上“雲南白藥”,纏上紗布再用膠布固定好。隔兩天,又讓我給雞換藥。我做得十分認真,因為是我傷害了它。

過了半個月,雞的傷口長好了,可腳麵卻鼓起一個硬硬的大包,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奇怪的是它還老跟著我。媽媽說:“雞也通人性,你對它好,它知道。”

從此,我喜歡上了雞,我童年的畫裏畫的都是雞。我5歲時畫的彩色大公雞還在北京市幼兒園小朋友繪畫比賽中得了一等獎。

一次,爸爸從外地回來,媽媽決定把這隻澳洲黑殺了。殺雞時,媽媽堅決不讓我看:“女孩子家不能看宰雞,看了,雞會不高興的。”我長到十幾歲,從未見過殺生。直到20歲去農村插隊,看到農民宰羊,羊在流淚,我還護著羊不讓殺:“你們看它多可憐,都哭了,留著它吧!”

母親給予我的這顆善良的心,慢慢發展成愛心,每當看到弱小、貧困的孩子需要幫助,我都會慷慨解囊。

當我做了母親,我特別注意對兒子愛心的培養。兒子3歲時,我見他蹲在路邊不肯走,原來一個賣雛雞的小販正在太陽下逗那一箱子毛茸茸的小雛雞。於是,我給他買了兩隻帶回家,教他怎樣喂養。

兒子每天按時給小雞喂水喂食、倒雞屎。全家人要去東北看奶奶,一走十多天,小雞怎麼辦?

“是吃了還是送人?”我征求兒子的意見。

“不許吃我的雞!”兒子堅決地說。他抱起小雞跑下樓。等我追出來,見他把小雞放到地上,焦急地對小雞說:“小雞、小雞你快跑,跑到不吃你的人家去!”

這情景讓我非常感動,那隻小雞究竟跑到誰家去了,我不得而知,可我卻看到兒子的個子在長高,愛心也在成長。

小學畢業時,學校號召為災區捐款,兒子一次捐了50元,這是他攢了一年的壓歲錢;上中學時,一個風雨交加的新年之夜,他跟同學走地鐵通道,看見一位老奶奶在寒風中賣地圖,他給了老奶奶100元,讓老奶奶馬上回家過年。回來後他對我解釋說:“老奶奶肯定是家裏沒錢,要不大過年的幹嗎要在外麵受凍?”

“對,你幹得好!媽媽支持你!”我肯定了他。

孩子有這份愛心,做母親的,知足了。如果孩子無情無義,即使獲得世界上最高的位置,又有什麼意義?

愛心來自對生命的敬畏。孩子內心世界中最深厚、最真摯的愛,來自對媽媽的愛。真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從小體驗生命的孕育,珍惜生命的不易。為什麼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為什麼有些孩子過早地遠離了單純,在不該成熟的季節成熟了?為什麼社會上有如此多的孩子選擇結束生命以求解脫?為何孩子們會脆弱得如此不堪一擊?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家長們,難道這些孩子們用生命書寫的問號,還不足以引起你們的反思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