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鵬、史琥等人確實想著再接再勵,拂曉時分就對孫彥舟、胡蕩舟殘部所據守的內城發起強攻,隻要攻入內城,選鋒軍主力隨後就可以徑直往獐子溝而去,再戰退守獐子溝的赤扈騎兵殘部,最終實現對焦陂-泉河之敵形成包圍。
王舉趕到汝陰坐鎮,卻是要盡可能避免選鋒軍消耗太大,寧可放走一部分敵軍,也不希望選鋒軍及從靖勝軍抽調的精銳馬步兵承擔所有的惡戰,隨即就對殷鵬、史琥他們之前所擬定的作戰計劃進行了調整。
首先是暫停了選鋒軍騎兵主力天亮後直接強襲獐子溝的作戰安排,而是以選鋒軍騎兵部隊與從靖勝軍抽調的馬步兵在南城門外進行待命,靜觀戰局有無新的變化。
倘若焦陂-泉河之敵拂曉時分就不顧一切往陳州方向逃竄,選鋒軍騎兵主力以及馬步兵,則配合焦陂-泉河以南的主力兵馬,銜尾追擊逃竄敵軍。
倘若焦陂-泉河之敵不動,選鋒軍就繼續在南城外待命;焦陂以南???????????????有近二十萬主力兵馬,大可以從容不迫對焦陂-泉河實施合圍。汝陰這邊接下來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與宣武軍、驍勝軍進行配合,攔截平燕宗王府有可能從徐宿等地增援過來的兵馬。
對進攻、消滅孫彥舟、胡蕩舟殘部的安排,雖然會照著既定的時間於拂曉時分就會實施,但也不再以孫延觀、徐憚所部重甲步卒為主力。
而是改由楊霽、唐淵、虞謨、郭雲昆等將率領起義兵馬,並收編投誠兵馬有序的對內城展開進攻,對攻陷時間也不加以苛求。
楊霽、唐淵、虞謨、郭雲昆等將,早就接受軍情司的策反,暗中為京襄效力,自然早就獲得京襄嫡係將軍的同等地位與待遇;他們麾下的部眾,即便之前不清楚情況,但在楊、唐等人公開身份之後,隻要第一時間選擇歸附京襄,都按照起義軍將領對待,即保留原有職務,率領原有兵馬參與後續作戰。
投誠的守將,其個人會受到一定的優待,但原部人馬則必須拆散後接受收編。
至於那些繳械投降的,將領沒有頑固抵抗的,會從輕發落;而曾頑固抵抗但最後看大勢已去、為保命而選擇投降的,與麾下人馬都會被視作俘虜處理。
除開被殲滅的外城守軍,包括郭雲昆等部,汝陰約有兩千人馬在陣前起義,投誠人馬計有七千餘眾,投降與被擊潰後就地俘虜的人馬計有六千餘眾。
而隨孫彥舟、胡蕩舟等賊酋逃入內城負隅頑抗的,就兩千殘兵而已。
由楊霽、郭雲昆、唐淵、虞謨等人在兩千多起義人馬的基礎上,收編七千餘眾投誠人馬,用於看押近七千降兵、俘虜,進攻內城孫彥舟、胡蕩舟殘部,兵力上是足夠用了。
在完全控製外城區域之後,也收繳了一批攻城戰械,足以用於對內城的進攻。
雖說效率會低很多,可能三五天都未必能將內城攻下來,但這也是快速組織、整編投誠兵馬的有效手
段。
選鋒軍以及從靖勝軍抽調出來的精銳兵力也能得到難得的休整與喘息之機,而不是馬不停蹄的持續高強度作戰,去承受過去慘重的傷亡。
而事實上白天這一戰,傷亡已經足夠慘烈了。
…………
…………
在京襄大股馬步兵增援汝陰戰場之後,赤扈騎兵在兵力上已經處於劣勢,更難撼動密實的甲卒陣列,而援騎久候不至,孫彥舟、胡蕩舟部又被擊潰被迫撤入狹窄的內城堅守,摩黎忽隻能選擇撤兵回到獐子溝。
獐子溝與早前南岸的泉河一樣,都隻是潁水沿岸普通的村寨。
泉河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一些,與焦陂互為犄角,北接汝陰、南下淮川,幾經擴建加固,已經成為潁水右岸(南岸)的重要城池。
然而在潁水左岸(北岸),作為潁州州治的汝陰城已經足夠雄闊,左右沒有必要再修築城池。
還是淮川被圍之後,嶽海樓考慮???????????????到需要在汝陰城南浮橋之外進一步加強潁水兩岸的溝通——獐子溝附近的潁河水流更為平穩,嶽海樓最終將兩座浮橋建於獐子溝附近,獐子溝才升級為軍寨。
獐子溝緊急修建了城牆,但整體規模很小,僅四百步見方,還都遠不如汝陰內城大,駐入一些兵馬,主要也是看護那兩座橫跨潁水的浮橋,確保人馬、物資能順利通過。
雖說潁水全流段都已經封凍住了,人馬來往兩岸,暫時不需要依賴於浮橋,但除了河淮南部地區冰封期較短,通常不足兩個月外,冬季天氣異常回暖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