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馬爾勒案(3 / 3)

“在有生物學痕跡的情況下,是的。”楊銳像是給曹達說的那樣,又解釋了他的一滴汗理論。

瑞典人向來是喜歡新技術的,就像是他們將美國貨成為一次性產品一樣,他們對於新技術的開發不遺餘力,也是因此才能以900萬人的規模,建成一座能獨立設計製造最新型戰鬥機的國家。

舍伍德局長對楊銳所言的技術有些上心了,這一半是因為楊銳的說明,另一半也是他聽說了楊銳的名聲,來到中國大使館參加晚宴,自然會聽說這裏的名人。

舍伍德局長半是好奇的問:“如果有一滴血,你們也能檢查出它是誰的,是這個意思嗎?”

“沒錯。”楊銳肯定的道:“任何微小的生物學痕跡都可以。”

“原諒我,如果我說的猜測的沒錯,頭發也可以是嗎?”

“沒錯。”

“這樣的話,我們還真的有一個案件,也許能用得上您的新技術。”舍伍德局長有些上心了,道:“我們在附近的一個鎮發生了凶殺案,我們的偵探搜索了整個鎮,但是始終沒有線索,接著又發生了兩次案件,一樣沒有結果……”

“你說的是馬爾勒案。”站在旁邊的人立即喊出了名字。

舍伍德局長點點頭,道:“我們有凶手用過的衣服,還有凶器,我想上麵能找到毛發,但是,數量恐怕不會太多。”

“馬爾勒案是連續三次的凶殺案。”

“一個小鎮在兩個月裏死了三個人,第一次聽說的時候,我們都嚇壞了。”

“聽說是小鎮裏的人做的。”

當“馬爾勒”這個詞出現的時候,周圍的人都來了興致。

很顯然,對於此時的瑞典人來說,這是一樁名案了。

楊銳同樣打點起精神,問道:“凶手圈定在小鎮裏嗎?”

“對,馬爾勒是個孤獨的小鎮,隻有一條通道到斯德哥爾摩,小鎮居民很固定,也很團結,你知道,這就是典型的瑞典小鎮,所以,當大家意識到小鎮內有一名凶手的時候,所有人都不好受。”舍伍德局長看看周圍的人,頓了一下道:“馬爾勒案因此很受瑞典全國的關注,你們的技術如果能找到線索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白雪皚皚的大地上,遠離塵世的小鎮,那不僅是典型的瑞典小鎮,而且是典型的北歐小鎮。

楊銳毫不猶豫的點頭道:“舍伍德局長,您如果願意嚐試采用新技術的話,我可以說服華銳公司,以成本價來做檢測。”

曹達連咳兩聲,用中文道:“楊銳,這時候就別說錢的事了。”

舍伍德卻不以為意,問道:“大概需要多少錢的預算?”

“每做一次檢測,3000克朗左右。”楊銳能夠開出這個價格,還是有賴於耐高溫聚合酶是他的專利分。

即使如此,曹達還是被這個價格嚇了一跳,就算是人口稀少的北歐小鎮,起碼也得有好幾百人。能死三個人的小鎮,聽起來就不會太少人。

舍伍德則是計算了一下,道:“一人做一次檢測,馬爾勒鎮有不到1000人,是300萬克朗,這樣計算嗎?”

“差不多,為了準確,有的人會做兩次,但總數不會增加太多。”

舍伍德沉吟起來:“聽起來不錯。”

楊銳猜想他或許是不想在酒宴上決定此事,於是乘熱打鐵的道:“舍伍德局長,我們是否可以約定一個時間,讓我到警局向您親自說明。”

“哦,這是個好主意。”聽說能夠嚐試,舍伍德立即應允下來。

記住手機版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