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一會成名(2)(1 / 3)

“楊銳,你是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嗎?”一名中國記者攔住了楊銳,同時報名道:“我是光明日報的記者胡曉兵。/xshuotxt/”

光明日報是中央直管的大報,也是國內報業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時政經濟新聞,代之以科技新聞內容的報紙,其讀者目標也圈定為知識分子,是高校和研究所訂閱最多的報紙。

在一段時期內,光明日報甚至有自己的學術專版。

80年代最為人們所稱道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於光明日報的。

這樣的大報,在學術界的地位也是一流了,盡管楊銳饑腸轆轆了,看見人家胸前光明日報的牌子,還是露出一抹笑容,說:“是,我是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學術會議。”

胡曉兵多少有些例行公事,看了一下手裏的本子,道:“第一次參加學術會議,就能在主會場演講,你有什麼感想?”

如果不是主會場演講,他也不會來采訪楊銳了。

光明日報雖然是以宣傳科學、教育為主的文化戰線方麵的報紙,但每天四版的位置,胡曉兵的目標怎麼也得是學術委員院士級的人物。兩院院士加一起有好幾百人呢,一年365天,每天報道一個都得剩下一半人,這還不算華裔的外國院士。

“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大會”這樣的國際會議,大家也就是集體占一個豆腐塊,院士最多被提一下名字,當然,院士們也不一定能在主會場演講。

就目前來說,楊銳反而是最近幾天最顯眼的中國學者。

胡曉兵也不知道報社會不會發表關於楊銳的文章,但作為記者,他還是決定盡職盡責的做個簡短采訪。

楊銳覺得胡曉兵的問題毫無營養,也隻能回答道:“挺好的,主會場也比較寬敞,能夠來參加的人比較多。感想的話,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同行的認可吧。”

說完,楊銳又提醒了一句:“在主會場做報告隻是因為人多,和主題演講之類的不是一個概念。”

“在主會場演講就很厲害了,主題演講隻能有一個人吧。”言下之意,人家就沒指望楊銳能做主題演講。

給本屆會議做主題演講的是法國科學院院士布羅索萊特,一篇綜述就可以拿20個影響因子的那種頂級大,與現在的楊銳還是兩個世界的人。

楊銳哈哈一笑,也覺得自己想多了,他拍拍肚子道:“有點餓了,咱們邊走邊說吧。”

“我先拍兩張照。”看的出來,來采訪學術會議的記者也是苦逼的夠嗆,身邊別說有攝影師跟著了,照相機還是一傻瓜的。胡曉兵也不敢多拍,比劃來比劃去的,最後拍了兩張就給收起來了,拍完了又拿出筆和紙,問:“忘了問你,楊銳你的工作單位是北大生物係?職稱是什麼?”

這也是中國特色的問題了,楊銳道:“我還沒有工作,我現在是北大生物係的學生。”

一瞬間,胡曉兵的眼睛亮了起來,身為記者的靈魂,仿佛也燃燒了起來:“你還是學生?你今年多大?”

“20了。”

“20歲?20歲不是研究生吧?”

“不是。我今年大一。”

“大一!”胡曉兵倒吸一口涼氣,渾身都爽利起來:“走走走,咱們找個地方坐下,邊吃邊談,你不是餓了嗎?我順便給你做個專訪怎麼樣?”

就話題性來說,學生在國際會議的主會場演講,可比院士做主題演講更有轟動性。

胡曉兵像是做賊似的,夾持著楊銳,一溜煙的往餐廳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