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醫院內外(1 / 3)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之後,陸曉君便離開程路明家,去附近的早餐店買了份早點,然後叫了一輛出租車,往天壇醫院駛去。等她坐在塵事咖啡廳二樓一個安靜的靠窗座位上時,時間剛剛到了九點鍾。

她把程路明的手機拿出來,打開程路明與林醫生微信裏的聊天記錄,再一次仔細地看了起來。醫生這個職業,在大部分人心裏,都是很值得尊重卻又有些距離感的——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但從國內現實的環境來看,與公立醫院的醫生建立起私人的感情聯係,又是如此的困難和不現實。不過,程路明與林醫生的交往似乎突破了這個一般性的規律。他們在微信中的交談內容,不僅涉及對病情的溝通,還有很多病後心理方麵的交流,甚至曾多次涉及人的生命意義的探討。

在這些聊天記錄裏,有一份今年五月份程路明發給林醫生的PDF文件,引起了陸曉君的注意。她打開這篇標題為“生命的意義”的文章,仔細地讀了兩遍。從微信中聊天記錄的上下文來看,這篇文章是程路明給林醫生寫的一封信。

生命的意義

從去年生病至今,有大半年的時間了。震驚、痛苦、懷疑、絕望、希望……個中滋味他人難以體會,種種極端的情緒在心中來回激蕩,對身體健康的擔憂、對身邊親人的牽絆、對生命價值的懷疑、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輪流在心中翻騰、糾纏、戰鬥和妥協。一點切身體會,與林醫生您分享。

在去年生病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擁有整個世界。有自己奮鬥十幾年積累下來的資源和財富,有自己勤奮學習和總結出來的知識和技能,有自己的母親陪伴著自己前行,有幾次經曆過的愛情和自以為悟透的愛情觀,有親身體驗的快樂和痛苦……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和深刻,直到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刻。

疾病,改變了我心中原有的種種世界觀。曾經有段時間,感覺世界已經在離我遠去,將要拋棄我。後來在林醫生您的鼓勵和疏導之下,我的內心慢慢恢複了平靜,快樂和希望不再像飄舞的肥皂泡那樣虛幻而易碎,而快樂和痛苦的輪回讓我能夠穿透生活的表麵色彩,去探究更加深遠和永恒的生命主旨。

一個人的生命,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是異常渺小和脆弱的滄海一粟而已。愛、歡樂、悲傷、自信、消沉……每個人的種種情緒,不過是小小塵埃上麵的一絲漣漪、一個褶皺,微風吹來就雲飛霧散。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生命的價值,才能夠讓生命之花盛開得更加豐盈和堅實?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必要的物質享樂是合理的。他說:“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

但是,德謨克利特又認為,幸福和快樂不是純粹的感性享樂和物質刺激,無約束的物質欲望,是暗淡而粗糙的原子刺激的結果,雖然有時是必需的,但往往又是帶來與人的幸福的願望相反的後果。為避免這種後果,首先要節製欲望。他說:“節製使快樂增加並使享受變得更加強烈。”其次,他主張生活的目的是靈魂的安寧,人要想辦法找到心靈的安適和寧靜。他認為這種安寧,和某些人追求的表層快樂並不是一回事——由於有了這種安寧,靈魂才能平靜安泰地生活著,不為任何迷信、恐懼或其他情感所困擾。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之後,陸曉君便離開程路明家,去附近的早餐店買了份早點,然後叫了一輛出租車,往天壇醫院駛去。等她坐在塵事咖啡廳二樓一個安靜的靠窗座位上時,時間剛剛到了九點鍾。

她把程路明的手機拿出來,打開程路明與林醫生微信裏的聊天記錄,再一次仔細地看了起來。醫生這個職業,在大部分人心裏,都是很值得尊重卻又有些距離感的——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但從國內現實的環境來看,與公立醫院的醫生建立起私人的感情聯係,又是如此的困難和不現實。不過,程路明與林醫生的交往似乎突破了這個一般性的規律。他們在微信中的交談內容,不僅涉及對病情的溝通,還有很多病後心理方麵的交流,甚至曾多次涉及人的生命意義的探討。

在這些聊天記錄裏,有一份今年五月份程路明發給林醫生的PDF文件,引起了陸曉君的注意。她打開這篇標題為“生命的意義”的文章,仔細地讀了兩遍。從微信中聊天記錄的上下文來看,這篇文章是程路明給林醫生寫的一封信。

生命的意義

從去年生病至今,有大半年的時間了。震驚、痛苦、懷疑、絕望、希望……個中滋味他人難以體會,種種極端的情緒在心中來回激蕩,對身體健康的擔憂、對身邊親人的牽絆、對生命價值的懷疑、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輪流在心中翻騰、糾纏、戰鬥和妥協。一點切身體會,與林醫生您分享。

在去年生病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擁有整個世界。有自己奮鬥十幾年積累下來的資源和財富,有自己勤奮學習和總結出來的知識和技能,有自己的母親陪伴著自己前行,有幾次經曆過的愛情和自以為悟透的愛情觀,有親身體驗的快樂和痛苦……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和深刻,直到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刻。

疾病,改變了我心中原有的種種世界觀。曾經有段時間,感覺世界已經在離我遠去,將要拋棄我。後來在林醫生您的鼓勵和疏導之下,我的內心慢慢恢複了平靜,快樂和希望不再像飄舞的肥皂泡那樣虛幻而易碎,而快樂和痛苦的輪回讓我能夠穿透生活的表麵色彩,去探究更加深遠和永恒的生命主旨。

一個人的生命,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是異常渺小和脆弱的滄海一粟而已。愛、歡樂、悲傷、自信、消沉……每個人的種種情緒,不過是小小塵埃上麵的一絲漣漪、一個褶皺,微風吹來就雲飛霧散。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生命的價值,才能夠讓生命之花盛開得更加豐盈和堅實?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必要的物質享樂是合理的。他說:“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

但是,德謨克利特又認為,幸福和快樂不是純粹的感性享樂和物質刺激,無約束的物質欲望,是暗淡而粗糙的原子刺激的結果,雖然有時是必需的,但往往又是帶來與人的幸福的願望相反的後果。為避免這種後果,首先要節製欲望。他說:“節製使快樂增加並使享受變得更加強烈。”其次,他主張生活的目的是靈魂的安寧,人要想辦法找到心靈的安適和寧靜。他認為這種安寧,和某些人追求的表層快樂並不是一回事——由於有了這種安寧,靈魂才能平靜安泰地生活著,不為任何迷信、恐懼或其他情感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