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當天晚上程路明反鎖了自己的房門,那自然其他人直接入室投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了。從理性的角度來講,陸曉君也能夠理解警方所做出的結論——程路明是因自身病重而備受打擊,失去了繼續求生的信心和意願,從而選擇自殺的。因為從上述種種證據來看,確實很難找出人為犯罪的蛛絲馬跡。
但是,人的理性,總有些時候是會犯錯的,不是嗎?
如果說程路明是受疾病影響,臨時起意而造成的情緒性自殺,這與他的性格極不相符——像程路明那樣樂觀、堅強的人,會被病魔嚇倒,而匆匆自行結束生命嗎?
如果說程路明是對自己的身體疾病有了充分的了解,從而有計劃地選擇理智性自殺——但像程路明那樣理性、細心的人,會在對自己的身後之事沒有充分安排的情況下,就此撒手人寰,而與自己的親友不告而別嗎?
第五條,“也是最直接而重要的一個證據。經過法醫檢查,程先生是喝了摻加大量安眠藥的咖啡後去世的,而經過對他臥室裏咖啡杯中殘留的咖啡進行分析,證明裏麵的致命成分——苯二氮卓類合成物,與他枕邊藥瓶裏安眠藥的主要成分,是完全相同的”。
程路明經常喝咖啡,這是在大學裏就養成的習慣了。那時,每當考試之前需要複習準備,或者需要熬夜撰寫論文時,他都喜歡去學校圖書館轉角的“水穿石”咖啡館,買一杯濃濃的卡布奇諾用來提神。這麼多年以來,他還是喜歡喝咖啡,可是他原來喝咖啡時,都是為了熬夜學習或工作之用。這麼想來,七月十五日當晚,他準備了咖啡應該是為了熬夜加班的吧?他怎麼會突然想到,在咖啡裏添加過量安眠藥呢?難道是當晚臨時有了什麼突發狀況,讓他一時難以接受,而做出這樣的舉動嗎?
陸曉君把這些問題在自己的腦子裏反複地想了很多遍以後,終於決定首先要確定的一件事,是搞清楚近年來與程路明交往密切的都是哪些人以及他在做哪些事。隻有把這些人的身份,以及他們與程路明的交往狀況搞清楚,才可能更加細致地了解到程路明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情感和心路曆程。這樣,也許能夠借此由淺及深、由表及裏地剖析自殺事件的真偽,探究程路明去世之謎的真相。
打定主意之後,陸曉君把程路明的手機拿出來重新啟動。這是一部新款的黑色蘋果手機。開機後,陸曉君發現電量顯示不足,於是找出手機電源線,連在手機上充電。她首先打開了手機裏的微信,想查看一下程路明的好友通訊錄,以及最近與程路明聯係過的都有哪些人。有十幾個人發來了新消息,看起來這些人還不知道程路明去世的事。不過,陸曉君發現都是些工作上的合作夥伴或客戶,談論的也是與工作相關的事情。
這些聯係人和信息,不是陸曉君想要查找的。她現在最想知道的是與程路明關係密切的那些人,因為隻有身邊的熟人,才有可能了解程路明近來的病情變化、情緒起伏和生活狀況。
陸曉君突然間好像想起了什麼。她打開了手機上的通訊錄,在裏麵搜索了一下聯係人姓名,果然如劉警官所說,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她拿出自己的手機,試著撥打路明的手機。程路明的手機鈴聲響了,她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突然間感覺心裏有一股暖流在蔓延。這種感覺,就好像藏在濕潤土壤裏的一顆豆子,當溫暖的春風拂過,豆子的胚芽在悄悄地生長,直至幼苗慢慢地伸出地麵,逐漸煥發出油油的綠意和勃勃的生機。
手機屏幕上顯示的來電人姓名是——路豆豆,這個名字是在大一的春季學期裏,他們兩人外出春遊看到路邊大片綠油油的豆苗時程路明給她起的。程路明當時大笑著說——她長得像一枚豆子般純潔可愛,性格也像豆子那樣,安靜而倔強,所以他以後就叫她路豆豆啦。路豆豆——路明的豆豆,再加上曉君又姓陸,所以別人聽起來也並不突兀。那時她同寢室的女生,都知道她的這個昵稱,慢慢地大家也都跟著這麼叫了。
陸曉君拿著程路明的手機,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她臉上的笑容逐漸退去,冷冰冰的現實又籠罩了她。
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按道理來講,現在大家都是通過微信來跟熟人聯係的,但是程路明的微信好友似乎都是些工作中的夥伴和朋友,而且所有的聯係人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人。程路明也很少發布朋友圈信息,看來他並不熱衷於網絡社交活動。
陸曉君把微信裏麵程路明和其他人聯係的曆史信息都粗略地查看了一遍,並沒有找出太多對她有價值的內容。唯一可能有些特殊的微信好友,是一個叫邵晶晶的女孩子——下午劉警官也曾經提到過這個名字,邵晶晶是程路明的助理。在她與程路明的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溝通和互動是比較多的,幾乎每天都有交流。兩人的對話以工作為主,但也有一些個人和生活上的交流,而且看得出來雙方彼此是比較信任的,有些交流也比較隨意,不像一般的上下級關係那麼拘謹。
陸曉君在想,自己應該盡快找她談一下吧,她跟程路明的關係比較近,應該對程路明的生活日常比較熟悉。
除了微信以外,程路明的手機上可以查找的信息,也就剩下手機通訊錄和短信了。她又翻閱了一會兒,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就放下手機,起身走到房間內靠近北側的書房。